<
>
您的位置:物业之家首页 > 行业资讯 > 专家访谈 > 正文

许建华:我的18年从业经历及感悟

2013-06-17 20:10 来源:物业之家 阅读:人评论

A-A+
许建华:我的18年从业经历及感悟

永怀感恩之心探求创新发展

我并不是后悔自己的决定,既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事业,就要“舍得”,既“舍”,那么更多地是要去想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时光荏苒,世事多变,转眼间,我在这个行业已经服务了18年。一路走来,自有“摸着石头过河”的艰辛和迷茫,当然也享受了变革时代带来的“阳光”和“雨露”。我为此时常告诫自己,物业管理与我有“缘”,是我最喜欢的职业,不能因眼前的困难而气馁,不能因道路的崎岖而放弃。

中国物业管理行业走过的30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进的30年。社会和行业的蓬勃发展成就了我和我的企业,也给我带来了不少荣誉。我由衷地感恩于这个时代,感恩于这个行业,感恩于那些指引和支持我进入这个行业的前辈、朋友以及一直支持我的团队成员。

坚定信念把握机遇

1981年3月,我国内地第一家物业管理企业诞生于经济特区深圳。同年,我毕业分来广东省直机关工作,那时的理想自然也不落俗套,就是仕途升迁。

1993年起,我进入广东省直驻外公司工作,同时担任华侨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兼华侨物业管理公司的总经理、法人代表,开始涉足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

1995年到1999年,时任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司长的谢家瑾女士在几次全国物业管理会议上反复倡导并呼吁:“物业管理行业和房地产行业是两个行业,两业将来要分离。”这句话让我对物业管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点燃了我做物业管理职业经理人的激情和愿望。

怀着满腔激情,我向上级组织提出辞去房地产公司总经理职务并提出将房产开发与物业管理两个企业分业经营的报告请求(当时我已是广东省华侨房产建设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1999年6月中旬,我的报告被上级批准。直到上级组织来宣布分立经营及任职通知时,我才突然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当时的华侨物业,还犹如襁褓中的婴儿,只有80多个员工,仅仅管理着两个不到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大楼,公司“简陋”到甚至没有一个十平方米的会议室。

上级组织宣布通知的第二天,外界各种非议四起:有一个领导亲自打电话给我说:“你搞开发好好的,怎么选择做‘物业管理’”,还说,“这是一条不归路”,“没有发展商的支持,你坚持不到年底”。甚至有很多的房地产主管部门领导以为我犯错误调到物业管理公司去等等,家里的各种压力也大,收入也明显少了三分之一。我整整三天在山里闭门“悟道”。我并不是后悔自己的决定,既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事业,就要“舍得”,既“舍”,那么更多地是要去想以后的路该怎么走。经过反复思考,我悟出:物业管理是“朝阳行业”,随着市场化的要求,物业管理公司脱离发展商之后,必须走向市场,而创新物业管理模式是加快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刚开始的半年,是华侨物业能否崛起的关键期。此时,我国正在试行“房改”并要在短期内取消计划经济福利分房政策,那么单位自行管理的宿舍和“房改房”必将逐渐推向社会。在一次同学聚会中,有位同学告诉我他单位房改房小区存在很大的管理问题,不知道怎么办?我意识到“房改房”物业管理即将推向市场,这对于物业管理今后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商机,因此我立即着手研究怎么制订一套有效管理房改房物业的方案、设想及管理到什么尺度。最终,经过思考及测算后,华侨物业作出了一个“破天荒”的大胆决定:采用酬金制的方式接管这个“房改房”小区,并提出三个月之内不收费,三个月之后,若业主满意,再来收费;不满意,准时自动退出。在当时业主状况和市场反应均不明朗的情况下,此举冒着极大的风险,但要迅速打开局面,这无疑是一个机“缘”。

通过三个月的不懈努力,小区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业主满意、单位满意、居委会满意,公司最终赢得了房改房住户们对物业管理的认同与支持。当然,正确的物业管理方向和优质的服务固然是房改房物业管理成功的基础,而我们提出的“先管理后收费”的管理办法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这个项目为华侨物业赢得了初步声誉,并成为公司创业时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公司很快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从1999年到2002年,华侨物业接管的房改房超过150万平方米。但是,除社会效益,也要重视企业效益。因此,2005年,华侨物业在业内享有一定的名气之后,出于市场趋势和企业效益、创立品牌的考虑,我对公司发展思路进行了调整,公司逐步开始承接高档写字楼等高端物业及盈利空间相对大的物业。

在管理企业过程中,我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华侨物业只有顺应时势,求变创新,勇于突破,才能实现快速发展。从时间上看,华侨物业并不属于第一批物业管理企业,但正是凭着这种追求卓越的品质,加上善于总结前人发展的经验,公司在物业管理行业中已创造多项“第一”:第一个采用“酬金制”;第一个取得国际(英国BSI)质量认证;第一个将物业管理引进新农村;第一个获进入“寺院”进行全委项目的管理;第一个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第一个获“全国商业服务业先进企业”称号,等等。

探索理论创新发展

到了新世纪,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业管理行业利润渐渐走低。在这种情况下,我提出了“如何为企业选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这个研究课题。在此前后,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建设目标,这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新的思路。于是,我们初步锁定了农村这一全新的广阔市场,并开始探索在向城镇转型的新农村中推行城市社区型的物业管理模式。

从2005年开始,华侨物业在东莞的“城中村”进行试点,采取“半封闭”的小区管理模式。2006年6月,在东莞黄江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与该镇长龙村村委签订了管理协议,开始试行新农村物业管理。国家建设部总经济师、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谢家瑾会长在东莞长龙村中进行实地考察后,对公司在农村发展物业管理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是全国首创,“很有生命力”。东莞市委市政府也非常注重这个“试点”,市政法委张继雄书记和市政府赖副秘书长也在多次实地考察后推广这个“试点”作法,我写的《物业管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有益探索》被评为全国理论创新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我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物业管理行业完全可以拓展到更多的新领域、新方向。我20年来学习研究佛学,特别喜欢的是“禅宗”,做“物业管理”这个行业的人,感恩之心非常重要,只有常怀感恩之心,才能正确对待业主及团队和身边的人。随着对寺庙的了解逐步深入,我已认识到,寺院管理引入物业管理是现代寺院发展的必然趋势。于是,在我的积极推动之下,在广州佛教协会会长耀智大和尚大力支持下,华侨物业于2010年5月15日与大佛寺签订委托合同并进驻大佛寺实行物业管理服务,与大佛寺僧人携手合作,共同研究对大佛寺管理的细节。此举在国内物业管理和寺院管理领域尚属罕见。前不久,我在国家级理论学术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了《佛教寺院管理的物业化模式初探》一文,对寺院引进物业管理的意义及经验启示进行了初步探讨。

过去的都将成为历史,回顾从业近20年的物业管理,我无悔,我喜欢这个行业,感恩这个行业成就了我,在今后我将永怀感恩之心,走自己认定的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为社会行业多做有益于众生之事即幸福也。

作者系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广东华侨物业管理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