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物业之家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评论 > 正文

夏亚伟:在最低工资标准上的利益博弈

2008-11-01 08:00 来源:《中国物业管理》2008年第11期 人评论

A-A+

从暂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谈起

金融危机导致部分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劳动力成本过高,企业生存环境趋于严峻。于是,才有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决定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所以这个通知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企业的压力。

最低工资标准的概述

“最低工资”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提供了正常的劳动;(2)最低工资标准由政府直接制定,不是劳动关系双方自愿协商或者用人单位单方面在企业内部自己规定的;(3)用人单位支付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政府规定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是劳动者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是社会平等的体现。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制度的历史演变

1993年11月,我国颁布了《企业最低工资规定》。1994年7月,颁布的《劳动法》进一步明确了最低工资标准的法律地位。2004年1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最低工资规定》。从四个方面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规定:(1)明确定界定了最低工资标准的概念;(2)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扣除项目,明确加班加点、法定津贴以及法定福利待遇等不得计算在最低工资标准范围内;(3)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频率,提出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用人单位应在最低工资标准发布后10天内将该标准向本单位全体劳动者公示;(4)提出了最低工资标准的测算方法,要求确定最低工资标准要考虑的因素有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支出、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采用比重法、恩格尔系数法和平均数法这三种方法测算。

目前,我国已有除西藏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并实施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正式公布了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施,对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促进工资管理和工资支付的法制化,加强企业工资收入的宏观调控,制止部分企业过分压低职工工资,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欧美国家的最低工资标准

目前已经立法确立最低工资标准的20个欧盟国家里,8个在去年已将标准提升,另外12个国家也在今年年初将原有的最低工资标准作了向上的调整。近年来,欧盟对最低工资标准的要求有所提升。目前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三个国家依次是卢森堡,9.08欧元/每小时;爱尔兰,8.65欧元/每小时;法国,8.44欧元/每小时。英国最低工资为时薪5.35英镑。

美国联邦政府目前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小时7.25美元,各州经济发展情况不同,都有自己的最低工资标准。美国2005年贫困人口的标准为,单身年收入少于9570美元,两口之家少于12830美元,三口之家少于16090美元,四口之家少于19350美元,五口之家少于22610美元。在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之争历来争斗激烈而复杂。主导美国两党围绕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争论,政治方面的需要大大高于经济方面的考虑。美国共和党把手的参议院曾连续9年8次否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议案。民主党在要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方面一直比较积极,而美国共和党对此则持相反态度。他们表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将会增加雇主的劳动力成本,从而导致他们尽量减少雇工人数,进而会使许多本可以进入劳工队伍的人失去被雇佣和提高自己工作技能的机会,对总体经济增长不利。

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

上海从1993年以来,实行最低工资标准。从1993年的210元/月,经过连续15年的调整,2008年达到了960元/月。上调幅度最低一年为3.17%,最高一年为22.73%,平均每年为10.79%。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实际增长在7.5%左右,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高于本市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1个百分点。根据收集的有关数据分析,1993年实行《最低工资规定》时,全国各省市起点均在200元左右。15年后,随着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各省市之间最低工资标准的差距随之逐步拉大,上海已成为数不多的增幅最大的几个省份之一。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博弈

一、调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好处。

1.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降低实际工资标准会提高劳动者参与率,增加劳动供给。在较低实际工资标准水平下,容易产生劳动对资本的简单替代,导致一些企业继续依靠雇用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来获得短暂的竟争优势。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劳动力成本,有利于促使区域内企业积极采用先进技术、现代管理方法来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升企业本身的核心竞争力。

2.有利于规范劳动力市场的运行。

我国市场机制导向的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充分形成,一般熟练劳动力供给人数远远超过市场需求,政府的介入,最低工资标准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的有效执行,减少了劳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有利于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并规范了劳动力市场的运作。

3.有利于减少收入高低差距。

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所产生的效果是肯定的,可以使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获得维持其生存及必要的供养其家属的最低生活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一方面提高了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拉大了最低工资线与最低生活保障线和失业救济线间的距离,从而鼓励失业者自谋职业,积极寻找工作。因此,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加强寻劳动者的保障力度,促进稳定和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4.有利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

最低工资制度不仅是政府干预收入再分配的工具,还是政府作为维持社会购买力的重要措施、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根据消费理论,消费决定于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无疑将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有效地扩大内需。

二、最低工资标准是把双刃剑。

1.大大提升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经营成本。

我国现有的企业大量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其特点是技术含量低,雇用大量低级劳动力和较长的超时工作时间。这些企业工人的工资是以最低工资标准为参考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后,最大影响在于大大提高了超时工资计算基数,这对以超时加班时间长为主要特点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成本将产生很大的冲击。这在物业服务行业尤其明显。目前本市物业服务行业大部分使用外来劳动力,特别是保安人员大多为年轻就业人员,采用的大多数为三班二运转制度,每班工作12个小时,每人每月超时工作72个小时,每月超时工资为594元,企业不得不承受的成本压力。

2.升高企业准入门槛,引发失业率上升。

根据农业部公布的资料,我国现有4.33亿农村劳动力中,其中文盲、半文盲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就占50%。在相对较低的工资下,那些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的劳动力本可以进入企业,在工作一段时间获取相关经验后,有机会获得更高薪职的工作。但是,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将使企业拒绝那些无技术的、没有文化的人。最低工资制度导致的非熟练劳动力失业的总数大于熟练劳动力就业总数的增加。因此,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于减少了就业机会,其结果是就业总人数减少,引发失业率上升。

3.可能推动物价上涨。

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对于缓解物价上涨对低收入者的生活压力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能够直接推动消费品需求,也会加剧物价的上涨。消费物价上涨又将加大低收入者的生活压力,接下来又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从公司管理者角度来说,可以将因工资上涨而增加的成本转移到终端产品上,反映在产品销售价格上,求得平衡。但一些企业无法通过调整物价平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着他们的只能是倒闭。

4.可能导致企业倒闭。

广东省今年38个大类行业中,有14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全省亏损企业达10812户,同比增长20.2%;亏损面达25.3%。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发布的官方消息,今年1~9月,全省企业关闭总数7148家。关闭的企业大多为私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五金塑料、电子产品、陶瓷建材等传统型、低技术、高耗能行业。官方给出的倒闭原因是金融危机、企业自身管理不善以及产业转移。但明显回避的另一个主因则是这些企业均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上升,导致企业经营亏损,不可谓这些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广东省发布的信息只是冰山一角,珠三角地区存在的问题,在长三角地区同样大量存在。

政府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法律制度,确保在维护劳动者最低生存条件和生产要素科学配置之间,力求实现动态的平衡。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经营者来说,无疑可以暂时减轻目前的一点压力。当时从长远来说,企业还是必须通过自身的变革求得长远的发展,否则,仍将被历史淘汰。◇

作者系上海紫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编辑:高丹华温丽莉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媒体专栏 申请+

中国物业管理

《》中国物业管理》杂志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主办,全国物业管理国家一级期刊。为您提供权威、专业、深度、实用的物业管理政策法规和行业动态信息。读者对象为政府主管部门、物业管理从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