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物业之家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评论 > 正文

构建和谐社区的若干思考

2008-12-01 14:16 来源:张平芳 人评论

A-A+

和谐社会是一个哲学命题,它不能停留在概念层面上,它是由许许多多看得见、实实在在感觉得到的社会现象构成的,是多方面工作成效的综合反映。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空间单元。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和谐社区必将成为我国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广大的城市化地区全面构筑真正的城市和谐社区,直接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在构建城市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区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

一、和谐社区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和谐社区,国内存在多种观点。真正的城市和谐社区,它与和谐社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内涵应更具现实性和明确的规定性。但结合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和谐社区指的是在城市政治经济发展的特定时期,旨在追求一种经济消费适度化、基层政治民主化、社会管理多元化、邻里关系和谐化、居住环境生态化,并且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和地方文化特色的特殊地域空间。其内涵主要包括:

第一,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消费能力和发展能力(不至于陷入贫困境地),且生活和消费行为适度化、科学化;

第二,社区居民拥有基本的传统伦理素养,心态平衡,邻里之间讲诚信、讲和谐,具有很强的归属感;

第三,拥有较高的居民自治程度,不受政府过多的强制和干涉,社区居民主动关心和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能够顺畅地表达种种利益需求,社区决策民主化、自主化、公正化,具有极强的社区凝聚力;

第四,拥有多元化、专业化的合法社会团体或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并且相互合作、整合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专业的社会服务;

第五,社区形态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和谐,人与自然平衡共生,富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和谐社区应该实现三个层次的和谐:一是社区与城市、社会的关系要和谐;二是居住人群与自然生态的和谐;三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无论是对内对外,和谐社区都应该能够交融共通,成为和谐城市、和谐社会的有序部分。

构建和谐社区的若干思考

二、和谐社区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抓好和谐社区的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日益成为城市管理的重心,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家园和各类经济社会组织活动的舞台,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空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城市的人们也逐步从过去的“单位人”转变成现在的“社会人”,单位的社会职能也开始向城市基层组织转移。城市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大量市场解决不了、政府又解决不好的问题,这些问题本质上都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迫切需要新的社会组织来承担过去由单位行使的社会职能,以实现社会的协调、和谐。社区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共同体”和重要活动场所,为社会人找到了相应的承接载体。社会人的许多需求,或者通过社区的社会服务和自我管理得以满足,或者通过社区组织向政府反映得以满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社区的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平台。

(二)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缩影。社会的一切矛盾在社区中都有所体现。因此,构建和谐社区意义重大。特别是在经济转型、社会转轨时期,城市的改革、发展、稳定都依托于社区。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离不开社区;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优化投资环境,离不开社区;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功能,离不开社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离不开社区。政府各个部门只有依托社区这个基础平台,才能把自身的管理触角伸向基层,才能使社会矛盾在基层得到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可以说,要构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健康运行和秩序良好的社会,必须从构建和谐社区做起。

(三)和谐社区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人心向背决定着社会的和谐程度。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活而不乱、稳定有序的社会,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就必须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增强党和政府对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在城市中,社区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地,社会生活的大部分内容在社区完成,社区处在党和政府了解民意的最前沿,是党和政府与市民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就能够充分尊重群众在法律范围内的表达自由,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合理解决利益诉求,倾听群众呼声,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以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和谐社区要有社区文化

和谐社区应该是道德高尚的社区,社区要有很好的风尚,就需要有高尚的品德、好的文化、好的共同价值,有自己的社区精神,社区制度。这就需要社区的管理者、建设者和社区的居住者共同来创造社区文化。文化应该是有个性的,应该真正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支柱,不能一天两天讲一个口号就行。社区文化应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社区的“硬”文化,指的是物质的可见形式形成的外在表现,即建筑、环境和配套设施的整体水平和艺术水准。而相对应的社区精神文化就是社区的“软文化”,是指建立在和睦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基础上的,人们共同的审美情趣、道德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的内在精神。社区“硬”文化是“软”文化的载体。在如今的社区多了些“社区命令”,少了些真正能够体现公共意志、大家一致认同、一体遵循的“契约规范”和“社区伦理”。社区的居民来自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其不同的生活习惯需要磨合,矛盾与摩擦需要得到合适的解决,但目前社区居民的集体行为大多仅局限于“维权”,而共同参与的其他议事活动几乎没有。而要构建和谐社区,必须把建设社区文化作为首要目标,为此,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参与意识。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在社区成员中确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使全体社区成员发扬参与精神和互助精神,增进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区还应从自己的地域环境、历史文化、成员的文化价值取向等实际状况出发,形成具有个性的社区文化和精神。社区成员的参与度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要着重提高社区成员的参与度:第一,加强社区文化服务,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切实解决社区成员最关注的问题;第二,针对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第三,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形成社区文化特色。

(二)完善社区文化管理制度,实现文化资源共享。要充分发挥有线电视、阅报栏、科普画报、社区小报、文化中心等媒介的作用,和社区组织及单位共享文化资源和文化设施。

(三)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投入的力度。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社区文化建设的“硬指标”,其投入力度的大小决定了文化建设的效果。社区要多渠道地筹集资金,来增加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

四、构建和谐社区的关键在于机制的建立

建设和谐社区需要具备一定的硬件和软件。硬件建设,也就是物质建设,和谐社区需要一个适宜人居的环境,包括节能、生活等方面,还需要教育机构、医疗设备(包括心理医疗)、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等。从软件方面看,需要积极推进管理的制度化进程,比如管理规则以及居民行为规范等等的制定、推行。我们建设循环经济、建设可持续社会,就面临着消费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问题。要建设和谐社区,必须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渠道,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的索取过程(不是满足其需求),对少数人群给予尽可能的照顾,对因多数人利益而受到损失的人给予合理的补偿。因此,和谐社区在目前的社区情况下尚未完全建立,而任何一个社区都是因为需求的变化而在打破了旧的和谐而建立新的和谐的“构建”过程。因此,构建和谐社区关键在构建过程,关键在机制(纠纷调解机制,民主机制,保护少数人利益机制)的建立。

“和谐”特别是“构建和谐”的意义是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及时化解纠纷的环境、制度、平台。而且还能可持续发展、自我调解和自我适应,以适应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和更高的需要。一个和谐的社区,归根到底是业主和业主之间以及整体业主和发展商、物业管理企业、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和谐。真正和谐的构建,是从摒弃原来意义上的“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构建,是从摒弃你死我活的斗争向协商、妥协的思维模式的构建,是从“领袖治国”向“依法治国”理念的构建。如果发展商、物业公司、业主、居民、政府部门都愿意拿出诚意、精力和时间在以上方面完成转变,我们有理由相信,构建和谐社区的进程必将加快。

参考文献:

[1]陶铁胜. 社区管理概论[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年版.

[2]翁卫军.在构建和谐社区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J].求是,2006,2.

[3]赵菲.物业管理呼唤社区文化[N].中国房地产报,2003-3-12.

(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08年第7期)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媒体专栏 申请+

现代物业杂志

《现代物业》杂志是全球物业管理、设施管理中文独立传媒,中国物业管理、设施管理领域的专业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