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物业之家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评论 > 正文

社区O2O:大小物业各有各的痛点【2】

2015-11-02 14:28 来源:i黑马 阅读:人评论

A-A+

大物业的痛点:巨头竞争激烈、融资转型扩张、运营能力不足、自我感觉良好

物业共性的基础问题大家都清楚之后,我们先来看看物业巨头们都有哪些问题。首先,彩生活利用社区O2O概念成功在香港上市算是彻底撕开了物业公司关注社区O2O市场的口子,规模排在前面的物业公司都开始积极尝试社区O2O相关业务,甚至出现了对中小业务的并购热潮。大型物业之间为了争上位,暗战愈演愈烈,每家都想创新,成为行业标杆,各家物业的APP层出不穷,但大部分都只中看不中用,甚至有的都不中看。

彩生活成功在香港上市打开了物业公司的融资渠道,随后又有几家物业公司登陆新三板,近期中海也上市了,还有的引入了资本市场投资,如今很多大物业都在蠢蠢欲动的打算上市融资。若单纯以物业的营收水平来讲,有资格上市的只有排在前面的那么几家公司而已,而且就算上市,单论财务业绩很难得到资本市场追捧,不过现在物业都有了新的社区O2O或是智慧社区的概念,俨然成为了市场热门的概念股,资本市场开始对物业巨头青睐有加,所以不少物业准备接入融资渠道,通过获得外界资金用于新形势下的转型发展。

然而,即便是排在前面的一些大物业,也有普遍的运营能力不足的严重问题,社区O2O也好、智慧社区也罢,最终目的无外乎是通过互联网手段增强变现能力,但这些物业公司严重缺乏互联网市场的运营能力。社区O2O涵盖面太广,没有任何一个团队可以通吃,物业更是做不到,事实上彩生活已经承认了这一点,并且暗中转变了运营策略,不再盲目的大包大揽,而是选择将垂直业务外包,同时以投资、合资、换股等多样形式与外包公司达成紧密联系,这是一种弥补运营能力不足的办法。虽然社长此前一贯看不上彩生活的自吹自擂,但现在不得不说彩生活不再盲目了。

物业做社区O2O最怕自我感觉良好,彩生活以前就是典型,自以为什么都可以做,结果发现根本做不到事无巨细。现在仍有很多物业公司自我感觉良好,想在社区市场吃独食,诸多垂直细分业务都亲力亲为,表面上看是欣欣向荣,但实际成绩根本经不起推敲。不愿开放的小农意识不转变的话,大物业公司只能错失社区O2O的机会,看看哪家互联网巨头是吃独食的?哪个下面不是有一堆小弟给他们干脏活累活的?巨头手中握有用户,就自然有人替他们提供服务,这一点放在社区O2O市场也适用,只要物业握有用户,坐地收钱不是没可能,虽然不多,但没那么辛苦。

中等物业痛点:创新不知所措、市场反应迟钝、项目盲目跟进、融资扩张不易

与那些大物业相比,中等规模的物业面对的问题更难,虽然也知道社区O2O是重要的市场概念,但他们不知该如何围绕社区O2O做一些创新。有些物业会选择尝试与一些第三方公司合作,但多数都不尽如人意,物业高层对行业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理解还不够透彻,多数第三方也仍在试错阶段,这种心思各异的合作一旦短期内看不到成效,很容易中途搁浅,最主要的还是多数中等物业自己还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社区市场的变化太快,而且各项垂直领域的业务太多,一会儿社区电商唱主旋律,一会儿社区物流最后100米成为市场热点,一会儿又是上门服务O2O受到追捧,一会儿又有社区金融最有利可图。社区O2O太过喧嚣,以至于舆论追捧导致市场重心不断变化,难辨利弊的物业公司顾首不顾尾,以至于搞不清方向,市场敏感度降低,市场策略总慢别人半拍。

当然,对于中等规模公司而言,中庸的市场之道最为保险,不用冒险大胆去创新,也不怕被市场所淘汰,创新能力不足、市场敏感性差又能怎样?他们只要看别家谁做的好的,跟着做就可以了,这种跟进策略也是传统市场的经营哲学。不过,社区O2O毕竟是新鲜产物,即便采取跟随策略,若没采准节拍盲目的跟风模仿也很容易被带到沟里,现在就有不少中等物业公司做的产品都是之前那些巨头们尝试过的失败品。

在社区O2O的趋势下,中型物业想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打开融资突破口,但要想融资必须要在业务上有所长进,新三板放开算是给这些中等物业一些机会,不过毕竟自身体量不大,所融资金也做不了太多事情。在同等类型中能争个上游地位还可以,但与排在前面的大物业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而且能上市的也是少数。中等物业要想扩张,不仅融资难,融资资金也不够,他们现在或许更期待有更大的物业或投资机构对他们另眼相看青睐有加的投资他们,但物业收购价水涨船高的今天,巨头和资本也愈发谨慎了。

小物业的痛点:缺技术少资金、体量小意识差、无运营无规模、环境差变现难

社区O2O市场看起来很不错,但对于小物业而言可望而不可求,发展社区O2O业务就必须牵扯到技术和资金,可小物业上哪里去弄网络技术和运营资金?不可能自己出钱外包一款APP产品,也不会自己招一个技术团队,更没办法做好商家管控、供应链管理等运营工作,小物业自身无法独自做社区O2O,这是第三方的机会。

除了资金和技术问题,单独一家的小物业体量太小,根本无法发挥互联网的规模经济,例如电商业务,销售1000袋大米和100袋大米的成本就不同,销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体量小也是小物业无力发展社区O2O的主要原因。反过来,小物业自身做不了,第三方才更有机会切入,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物业服务企业10.5万家,百强企业仅占总量的0.2%,小物业基量庞大,市场潜力无限。不过,与小物业打交道可能并不那么容易,小物业还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市场意识偏差,要么不愿配合,要么配合不好,以致第三方无法开展工作。

小物业无运营能力,也没有规模效用,所以还是不要想着独自在社区O2O市场做点什么了,首要任务是先做好服务住户的本职工作,只要手上有住户自然会有很多第三方公司找上门来寻求合作。举个例子,小物业就好比PC时代的站长,只要手中有一点流量,自然会有其他流量变现公司前来合作,不过得提防不被第三方绕开,不被用户踢出局。社区O2O不能助小物业暴富,但还是能带来一定增收的。

另外,还有一点也很关键,小物业一般服务的都是三四线城市的小楼盘和一些老旧小区,还有一些是与中小房产开发商有关系的人组建的小物业,整体的消费环境相对较差,服务意识不足,管理不够规范化,要想在这些社区当中发展社区O2O的增值服务难度不小。整体而言,小物业的处境还是较为混乱的,要想挖掘这部分市场,仍需时间慢慢尝试。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