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的发展来自三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需要。2009年,国务院提出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40%-45%,建筑作为三大能耗主体之一也要作出贡献。第二,发展绿色建筑是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十二五期间每年城镇化率要求提高0.8个百分点,而城镇化率每提高1%,将要新增城市用水量17亿吨、能耗6,000万吨标准煤,建材6亿吨、建筑用地1,000平方千米。因此,城镇化进程为绿色建筑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进行资源环境优化,减轻环境负担是一个议题,所以要发展绿色建筑。第三,是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十二五规划提出科学发展,提出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建筑行业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城乡建设模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重规模轻效率,重建设轻管理,重外观轻品质,建筑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这些问题也可以通过发展绿色建筑来解决。
绿色建筑工作的发展基础
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在一定基础上才提出的发展战略。绿色建筑是在建筑节能工作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并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2010年底,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在设计阶段从2005年的53%已经增长到2010年的99.5%,基本上实现100%全覆盖,在施工阶段也从21%上升到95.4%。随着工作逐年推进,目前在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基本上已经全部严格执行节能50%以上的标准,为绿色建筑打下了技术、政策、社会环境的基础。
现在推动大型公共建设节能改造,改造量较大。我国已经完成了近三万多栋大型公建能耗的测定,已对700多栋建筑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很多建筑改造之后变成了绿色建筑,为绿色建筑的发展也提供了路径和抓手。面对能源紧缺问题,我国大规模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2006年至2008年批准了4批共371个示范项目,技术类型包含太阳能光热利用、地源热泵、地源热泵与太阳能复合技术和少量光电示范项目,示范建筑面积共4,049万平方米,光电总峰瓦值达到6.2兆瓦。2009年启动了城市级及农村示范地区,示范城市和示范县覆盖25个省/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4个计划单列市。
通过绿色建筑示范工程,截至2011年底,立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101项,申报示范面积2,400余万平方米。带动了技术的进步,也为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绿色建筑评奖工作
绿色建筑奖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每两年评选一次。创新奖的评选调查了大家的积极性,重在对技术集成度、创新特色、实施效果、预期效益、推广应用价值5方面进行评审,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为绿色建筑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基础。同时,国家正在大规模推动生态城的建设,比如天津中新生态城、唐山曹妃甸生态城。生态城的建设,在规划设计中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建设比例,为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什么是绿色建筑?相信很多人不是特别了解。有的人说是“绿化建筑”,有人说是高科技的集成利用,还有人说是高成本的建筑。众说纷纭的时候,就应该有一把标尺衡量什么是绿色建筑。国外对绿色建筑的评定有很多标准,比如美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认证)、英国BREEAM评价标准、日本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认证、澳大利亚绿色之星评价标准、新加坡绿色标识认证计划。结合我国实际情况,200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为人类提供高效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我国绿色建筑技术有六大基本要求,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运营管理,综合考虑了建筑功能需求和地理环境特点。绿色建筑节能是核心,要求各方面均衡发展。
为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住建部编制了适合我国基本情况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评价细则,提供技术指导。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两个阶段,一个是设计标识,另一个是运行标识。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主要通过审查施工图进行评定,评定结果1年有效;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是对竣工并投入使用1年以上的建筑进行评定,评定结果3年有效。评价工作由住建部领导,科技中心和科技司、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开展。为方便申报,建立了评价标识网站,申报单位可在网上进行前期的申报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逐步完善,在国家标准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型制订具体的评价标准,比如对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宾馆建筑、工业建筑、医院建筑、学校建筑等不同类型物业制订评价标准;同时各省根据所处气候带不同,也制订了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而使绿色建筑评定更有针对性,更方便评价,也更方便大家建设。
绿色建筑发展政策
国家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很重视。“十二五”规划对绿色建筑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目标为1.16亿吨标煤,其中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发展绿色建筑要承担节约4,500万吨标煤的任务。2012年5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接近或达到现阶段发达国家水平;到2014年,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力争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转发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强制和激励两方面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一方面,对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保障房、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建,从2014年起全面执行绿色标准;另一方面,对达到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二星级及以上的给予财政资金奖励:二星级建筑每平方米补贴45元,三星级建筑每平方米补贴80元;对绿色生态城区给予资金补助5,000万元。对发展绿色建筑提出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改造、城镇供热改造、可再生能源规模利用、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技术研发、绿色建材、建筑工业化、建筑拆除管理以及建筑废弃物资源利用十个重点任务。
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情况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近几年非常迅速,2012年一年新增绿色建筑量为前四年的总和;项目数比2011年增长61.4%,建筑面积增长62.2%,累计建筑面积7,581万平方米。从地域分布看,东部沿海地区项目数量比较多,西部地区比较少,这与东西部经济差距和技术差距有关。从绿色建筑标识类别看,目前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比较多,但是获得运营标识的绿色建筑比较少,在数量和面积上都不足10%。项目获得设计标识后要经历比较长的建设周期,建设完还要满一年才可以申报运营标识,很多项目没有到申报运营标识的时间。尤其是住宅建筑,建筑阶段和运营阶段分离,运营阶段建筑单位申报积极性不高,申报的比较少。但是,运营管理是绿色建筑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从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估算,有85%的费用都在运营阶段,绿色建筑运营管理通过物业的运营过程和运营系统来提高绿色建筑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节省建筑运行中的各项消耗。具体到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的主要指标,包括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和环境管理三方面。其中具体的技术和标准都不是新出台的,是且已实施的,只不过绿色建筑运营管理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