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物业之家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评论 > 正文

杭州:探索构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分质处理体系

2016-08-05 16:15 来源:夏培芳 人评论

A-A+

业界普遍表示《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将为我国开展近20年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将在立法层面提升垃圾分类的战略格局。其实,全国已有地方在探索依法治理城市生活垃圾及环境综合管理。比如杭州已出台《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实践表明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的长效机制至关重要。

杭州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

据资料显示,2015年全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92.5%,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式仍以填埋为主。

以杭州市为例,生活垃圾清运量连续七年快速增长,年增长率为8.41%,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杭州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持续维持在100%,处理处置方式为“填埋为主,焚烧为辅”。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无法满足末端处理处置设施的需求。垃圾中可腐有机质百分比为51.73%~81.36%,平均68.36%;塑料百分比为6.8%~17.91%,平均12.42%;含水率为42.89%~74.4%,平均含水率为61.18%。通过分类产生的厨余垃圾占垃圾总量的50%以上,依然靠焚烧或者填埋处理。另外,从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的运行现状来看,尽管杭州有天子岭填埋场、萧山外六工段填埋场(一期)以及滨江、乔司、仓前、犁头金、富春江、大江东等六个主要焚烧厂,其总设计规模为日处理垃圾量7,850吨,而2015年杭州市的日处理垃圾量为10,013吨左右,杭州的垃圾处置场所处于严重超负荷运行状态。预计到2017年,萧山外六工段填埋场将填满封场,仓前焚烧厂和乔司焚烧厂将被迫关停。即使大家寄予厚望的大江东和九峰垃圾焚烧厂正式运行后,杭州市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依然存在每日超过3,000吨的缺口,垃圾处置设施和处理能力严重不足。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活垃圾处理压力,如何寻求破题之道,成为杭州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活垃圾分类分质处理体系构建

作为国家首批垃圾分类的试点城市之一,杭州过去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垃圾分类完全靠政府,政府会失灵;完全靠市场,市场会失效。而国外的经验表明,环境产业运作的最好方式是PPP模式(编者注: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可直译为“公共-私人合作关系”)并进行特许经营,进而打造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利用的“产业链”模式,构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分质处理体系,才能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的健康和谐发展。

政府有关部门及浙江大学等院所多方面的研究论证,形成了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分质处理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为杭州破解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带来新的希望。其一,在坚持“三化四分”(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垃圾分为四类: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的基础上,从以重视末端处理处置为主,向以源头减量、原位减量、分流减量、过程减量和末端减量协同并举方向转变;其二,开放市场挖掘潜力,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分质处理体系建设,大幅度提升垃圾分类分质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能力,系统解决垃圾分类分质处理的难题;其三,逐步实现“以分类分质处理为核心,以源头、过程和焚烧减量为支撑,以填埋为保障”的生活垃圾治理目标。

与此同时,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分质处理体系框架(技术体系)也基本形成。一、源头减量:鼓励绿色消费,遏制过度消费,严控垃圾产量,减少垃圾产生。二、垃圾分类与原位减量:比如将园林绿化垃圾、农贸市场有机垃圾、餐厨垃圾,通过挤压脱水工艺,实现原位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并采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分质运输再行处理。三、分质资源化过程减量:比如将固液态垃圾通过厌氧产沼产生沼气用于发电和生物天然气制备,并将沼渣用于堆肥再利用。四、末端无害化处置:比如通过对有害垃圾和无法利用的垃圾进行焚烧处置,并对危废炉渣飞灰进行卫生填埋,而普通垃圾、炉渣飞灰则用于加工生产路基材料,进而实现对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在生活垃圾分类分质处理体系的框架下,杭州探索出了七种垃圾分类处理的新模式。一是在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分质处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杭州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了专业型环卫资质企业浙江联运知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运知慧”)的智慧垃圾分类系统和整体解决方案,构建了“互联网+垃圾分类”新模式,从源头上教育居民如何正确进行垃圾分类。二是通过构建厨余类有机垃圾的原位减量新模式,对餐厨垃圾、农贸市场有机垃圾进行挤压脱水堆肥等措施,实现垃圾原位减量资源化。三是以社区、街道为基本单位,创建“互联网+垃圾分类+原位减量”垃圾处理新模式,实现了厨余垃圾源头资源化减量,直接减少末端处理处置负荷的50%左右,实现末端处理处置设施零增长,有效解决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四是厨余类有机垃圾异位资源化减量模式,即将餐厨垃圾、厨余垃圾通过分类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厌氧产沼,实现能源化利用,沼气发电、制备生物天然气,沼液无害化处理排放,沼渣堆肥,用于肥料生产。五是构建“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新模式,实现可回收物高效回收,减少20%的生活垃圾末端处置量。六是构建有害垃圾安全处置模式,通过专业的危险废物运输和分选,回收利用部分资源,其余部分采取安全处置的办法。七是完善其他垃圾的焚烧处置模式,通过减少垃圾焚烧量,提高垃圾热值和焚烧率,能够有效降低烟尘产生量,实现PM2.5、PM10、SO2、NOx、HCl等有害物质减少70%以上。

“互联网+”在垃圾分类分质处理中的应用

“互联网+”智慧垃圾分类不仅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变革,还是对垃圾进行分类分质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联运知慧依托物联网及云计算等最新技术,研发出了一套“智慧垃圾分类整体解决方案”。智能垃圾分类云平台是一种用于社区居民垃圾分类规范化的监控管理系统。它包括基础信息管理、垃圾分类管理、积分管理、数据分析、商铺管理、信息管理以及系统管理七大模块。智慧垃圾分类整体解决方案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的融合技术,实现垃圾投放的有源可溯。它主要由运营服务+三大硬件设备(智能垃圾袋发放机、智能垃圾分类箱、智能可回收箱)+云服务平台+微信平台组成。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二维码、GPS、IC卡技术,建立一户一码实名制,通过智能技术手段实施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小区垃圾分类展览区

2015年以来,联运知慧在杭州市的8个街道30余个小区实施了互联网+智慧垃圾分类模式,占全市开展垃圾分类街道的14%,为开展垃圾分类提供了现实的参考依据。以余杭区塘栖和临平实施的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为例。联运知慧通过政府招标的形式,采用PPP模式与当地街道相关部门合作。在项目进入小区实施之前,各街道会联合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企业一起就项目进场事宜进行周密的部署。以不破坏物业基础设施为原则,以便民服务、美化小区环境为出发点,物业管理公司与联运知慧就场地勘测、线路布置、垃圾分类设施摆放等工作通力协作,共同推进小区垃圾分类项目的实施。此外,物业管理公司还安排保洁专员配合做好垃圾的清扫与管理,使用分类设施保证垃圾分拣清运过程更加顺畅。垃圾分类云平台的运用也便于数据化的管理,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迅速做出相应调整。项目实施以来,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100%,正确投放率95%以上,小区乱扔垃圾行为0%,积分兑换的积极性达85%以上。

联运知慧的智慧垃圾分类整体解决方案还引入了商城运营模式,鼓励居民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居民每正确投递一次垃圾,其绑定的账号上就会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积分可以在积分商城或者小区附近的积分兑换定点超市兑换相应的物品,由此形成智慧垃圾分类与获得奖励的生态链。此外,联运知慧还会根据数据反馈的信息及线下实际的运营情况,对产品和服务实施改进与优化,进而更好地提升产品等各方面的服务水平。加上公司开展的智慧环卫运营服务,配合垃圾清扫、清运、垃圾站房管理等,为末端分拣处理提供必要的支持。

街道、物管公司联合开展垃圾分类亲子活动

对分类后的垃圾进行末端处理,实施厨余垃圾厌氧产沼能源化利用工程。采取收集-分拣-提油-沼气-水处理一整套完备的作业模式。首先通过人工分选,挑除大件垃圾、玻璃等垃圾,再用磁选法,挑除磁性金属,结合生物质分离器筛分出轻物质和有机垃圾浆料。充分发挥原位与异位减量资源化的潜在作用,即原位减量资源化+厌氧产沼能源化利用+堆肥,实现厨余垃圾减量资源化(减量50%以上),大幅削减末端处理处置设施的压力,杭州市日均可减少生活垃圾末端处理处置量5,000吨以上,相当于可减少1~2座大型末端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保障措施

一、统筹规划,构建分类分质处理体系。建立“固废共治办公室”形成生活垃圾治理合力;推进大型基础设施的全区域布局和共建共享,实现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加快规划建设静脉产业园区,形成“以分类分质处置为核心,以源头、过程和焚烧减量为支撑,以填埋为保障”的生活垃圾治理新格局。

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回收行业转型升级。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着力推动再生资源回收模式的创新,推动经营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组织形式由劳动密集型向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并重转变,建立健全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三、完善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目前我国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只是鼓励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并未出台相应的强制执行措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组分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故垃圾分类的有关法律法规要实时更新、适应。参考国外垃圾分类的先进经验,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分类收集制度。

四、加强分类指导,强化标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指导监督,树立分类观念。

五、加大科技投入,研发完善的垃圾分类分质处理技术。

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训和建设,为垃圾分类提供专业人才保障。

七、坚持信息公开,推行社会治理模式。建立生活垃圾治理信息化系统,完善信息化管理技术体系;建立平等有效的沟通平台,提高居民参与生活垃圾治理的积极性;实时公开垃圾分类效果、产生与处理量数据、设施污染物排放数据,让居民直接感受当前垃圾治理形势和监督垃圾治理的过程;逐步引导形成生活垃圾社会共治的模式,消除公众“邻避效应”。

八、增进企业与市民交流,实施补偿机制。邀请市民亲临现场参观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在提升市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可增进企业与市民之间的沟通理解,缓解矛盾。建立“企业为主,政府为辅”的生态补偿机制,回馈社会,提高市民坚持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总结杭州这些年来开展垃圾分类探索与实践的经验,不难看出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分类,需要政府、企业、居民个人履行各自的责任。城市垃圾治理,分类分质处理是关键,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地方认真负责、群众积极响应,以共同提升我国的城市社会文明程度,把垃圾分类工作这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

(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16年第7期/总第362期)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媒体专栏 申请+

现代物业杂志

《现代物业》杂志是全球物业管理、设施管理中文独立传媒,中国物业管理、设施管理领域的专业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