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物业之家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评论 > 正文

朝阳246个老旧小区治“肠梗” 老煤场变停车场

2016-12-12 16:36 来源:现代物业杂志 人评论

A-A+

据北京日报于2016年12月10日报道,北京市朝阳区高家园社区新铺的道路实行了机动车道、自行车道和行人道路分开,并且使用了隔挡设施,保证了路人的交通安全。

车位少、秩序乱、进出难……老旧小区这些“通病”如何根治?朝阳区正在尝试为每个老旧小区“对症下药”。由政府牵动,综治、公安、城管、交管等部门联手,以“专家会诊”、共治共享的方式,疏堵治乱,打通区域微循环。明年年底前,朝阳246个老旧小区进出将“提速”。

老煤场变停车场

今年10月起,朝阳区开启了一项持续至2017年底的“大手术”,目标是把所有老旧小区创建成交通安全示范社区(村),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社区的特点,制定个性化方案,最终实现“畅行街区 共治共享”。

高家园社区为首批示范社区之一,这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位于酒仙桥地区,西北紧邻机场高速路,东南与机场辅路相接,周边车流密集。据调查,该小区日均机动车存储需求达800辆,但过去只有625个停车位。车位严重不足,车辆只能乱停在进出路上,高峰期外面的车进不来,小区里的车出不去。

如何挖掘停车资源?锅炉房前一片过去用来堆放燃煤的杂乱空地“变废为宝”。经过与所属单位积极沟通,社区将这片面积2000平方米的空地开辟为停车场,共施划了152个停车位。此外,拆除过去居民私自安装的地锁,施划正规停车位,由停车公司进行统一管理。

为了“请走”堆放在小区内的一些老物件儿,比如旧到只能卖废铁的自行车,街道干部想出一个办法,一袋大米置换一辆自行车,群众积极响应,400多辆占道的老旧自行车很快就清干净了。

路面模式进社区

在此次交通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程中,各老旧小区还充分引入社会道路的交通管理模式,通过规范行车、打通内在微循环,辐射周边主干道路。

走在经过交通改造的高家园社区院内,进出小区方向地面都有崭新的白色箭头导流标识,机动车按照标识有序行驶不会“顶牛”。易堵位置新施划了黄色禁停网格线,每条进出居民楼的小路口都铺设了减速带以及醒目的缓行标识,在转弯地带还安装有减速带和广角镜。这样系统规范的交通组织,不像是在老旧小区内,更像是在管理规范的主干街道上。

谁的责任谁来负

治理老旧小区的交通顽疾并非没有难度。朝阳交通支队副支队长李猛介绍,这项改造离不开政府各个部门的努力。以拆除私装地锁为例,各相关单位按照职责范围齐抓共管,装在社会道路上是交管来拆,道路以外、社区外围是城管来拆,社区内部是住建、房管部门负责,“拧成一股劲儿,多元主体共同治理”。

李猛介绍,各街道还招募志愿者参与创建活动,邀请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有关专家组成课题组,深入各老旧小区“会诊”,破解管理难题。到2017年年底,朝阳246个老旧小区均将完成交通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北京有很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立的老旧小区,停车难、秩序乱只是老旧小区“通病”问题之一。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一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文件,其中有一条引起了万众瞩目和广泛讨论: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分梯级明确新建街区面积,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合理配置停车设施,鼓励社会参与,放宽市场准入,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

北京市朝阳区这次率先开展将辖内老旧小区建成交通安全示范社区(村)行动,将很好地福利大众,方便大众出行,有效地缓解和改善老旧小区的交通顽疾。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媒体专栏 申请+

现代物业杂志

《现代物业》杂志是全球物业管理、设施管理中文独立传媒,中国物业管理、设施管理领域的专业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