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采访大洋雅苑项目迟迟不交房一事时,竟然牵出了一个专门靠“医治”烂尾楼生财的人物,他就是厦门禾源物业总经理黄聪山。从介入厦门乌石浦的梅阳新村开始,而今厦门经他之手“治好”的“病楼”已有5个之多。
至今黄聪山“医治”烂尾楼虽然已达11年之久,相比投入的“医疗费用”和产出的回报,总的来说他是赚到了,但有时也会失手,成了“杨白劳”。
主动请缨 称“医治”大洋雅苑不难
在业主看来,要想解决大洋雅苑项目迟迟不交房的问题,简直比登天还难。然而,在厦门禾源物业总经理黄聪山看来,这不是问题。
“大洋雅苑项目,我们有办法处理。”近日,黄聪山主动找到导报记者,一再强调自己有办法解决这一难题。
其实,黄聪山的操作思路再简单不过:先把大洋雅苑项目物业接管过来,然后投入一笔“医疗费用”,把该做的该补的都做都补了,这样交房手续不就完整了。当然,双方要先签好合同,约定偿还这笔“医疗费用”的保证方式。
大洋雅苑项目中现在还有没有可以用于偿还“医疗费用”的固定资产,黄聪山认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大洋雅苑项目是否会交给他“医治”,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但黄聪山夸下海口:“以我多年处置烂尾楼的经验,处理好大洋雅苑应该不难。”
“专治‘病楼’有10余年了,至今已治好了5个楼盘。”黄聪山说,折算一下投入的成本和产出的回报,账面上是赚了不少,但如果垫付的部分“医疗费用”成了坏账,那他这些年就成了“杨白劳”。
妙手回春 梅阳新村“手到病除”了
厦门乌石浦的梅阳新村项目是黄聪山“医好”的第一个“病楼”。他2001年介入该项目时,梅阳新村已交付业主使用了,但公共设施部分仍未完善。由于开发商当时已经改行,懒于再去梳理,于是就把这个项目委托给了黄聪山。
“这个项目‘医好’,前后花了3年半时间,但投入只有15万元。”黄聪山回忆说,开发商把60多套未出售的房产,按每套500元/月的价格折算抵他的 “医疗费用”,出租溢价部分归他。
此后接下的两个项目“治疗”过程也不是太复杂。在湖里一个国企开发的安置房项目,黄聪山投进去了30多万元,由于多数资金被用于公共设施的维护上,合同约定最后用业主每月缴交的公维金逐步偿还“医疗费用”。
在金尚路的另一个项目,黄聪山投入了30多万元,开发商把60多个尚未出售的车库交给了他,由他收租。
“这三个项目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风险,收益还可以。”黄聪山笑称。
曾经失手 有时也会成了“杨白劳”
位于江头台湾街的建邦大厦、福厦路的中关委大厦,曾经是2005年前后厦门知名的“烂尾楼”。但现在,这两幢大厦已丝毫看不到曾经“烂尾”的痕迹。
“这两幢楼都是我‘医好’的。”在建邦大厦二楼办公室,黄聪山手指屋顶告诉导报记者。
建邦大厦是黄聪山2005年接下的第二幢“病楼”。由于打桩时挖到了软基,建邦大厦开发商仅花在打桩的时间就超过了两年,原定于2002年就交房,一直到2005年还交不了房。
在资金断链和业主逼宫的情况下,开发商找到了黄聪山,并承诺好了偿还方式。不幸的是,没等黄聪山完全“医”好这幢楼,开发商就出事了,但签好的合同还得继续干下去。
“前后耗时三年多,总共垫付了100多万元。”黄聪山算了一下账。
2007年“医治”中关委大厦的经过和建邦大厦如出一辙,“医治”过程中开发商又不见了。这次,黄聪山在这个项目上垫付了200多万元。
两个项目都在开发商失踪后,黄聪山才发现,合同中体现用来偿还“医疗费用”的物业,实际上早就抵押给承建商了,剩下来可供偿还的就是尚未过户的物业,由他租赁收租。
“建邦大厦还有60多万元、中关委大厦还有100多万元没有收回。”黄聪山现在担心,一旦现在代出租的物业被现在的所有者卖掉后,他投入的“医疗费用”可能就要打水漂了。(记者 谢嘉晟 黄少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