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华团队保障中华艺术宫开馆纪实
两年前的上海世博会上,中国国家馆作为“东方之冠”以其独特恢弘的造型和博大精深的内涵深深镌刻在世人心底。明华作为中国馆物业管理服务保障团队,也以一流的管理水平为中国馆的大放异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时隔两年,中国馆华丽转身成为拥有1.4万余件藏品的中华艺术宫,于10月1日正式开馆。明华物业继续担当着为艺术宫提供服务保障的重任。经改建后的中华艺术宫展示面积达到了6.4万平方米,共有27个展厅,展示来自国内外的艺术珍品,堪称国际一流展示的平台。
焕然一新的中华艺术宫,对物业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譬如为避免闪光灯的闪烁伤害画作,中华艺术宫内不允许拍照。但游客往往不注意这一点,甚至对此未必理解和接受,这就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解释、劝阻的工作量。有的展厅一个员工要兼顾二十余幅作品,一名志愿者要负责两条通道内的游客秩序,但所有人都做到了耐心、真诚,不厌其烦一遍遍作着宣传、引导。
在镇馆之宝《群仙祝寿图》展区的上下坡道处,提示游客的工作量特别大。客服部的朱心璇以她规范的手势和热情的笑容得到了游客的频频赞许;11号展厅因展柜设置方面的原因,玻璃上不断地留下游客的手印,环境部员工韩玉花不顾身疲体乏,反复来回擦拭,只为不影响后来的游客观赏展品;还有来自东亚集团和明华物业的志愿者放弃长假休息,再续世博保障精神,竭尽全力地为中华艺术宫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本次展览采取每日限流一万人的措施,这样的流量不能与世博会期间的超大客流相比,但工作依然繁重,充满着新的挑战。项目员工和志愿者们一同奋战在第一线,艰苦的工作反而激发了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这艰苦也变成了一份荣耀和坚守后的快乐。
开馆前的国庆晚宴上,客服部负责VIP接待的姑娘们因贵宾参观路线的一再改变,从下午3点上岗直到晚上9点一直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确保顺利开馆,不少员工或带病上阵,或延期装修婚房,或将家中待产的妻子托付亲人,一切以工作为先;一些展厅因保护艺术品的需要将环境温度打得很低,有位年长的志愿者因受凉而犯了劲椎病,但她仍然一声不吭地坚守在岗位上,直到任务完成。点点滴滴的努力,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保证了中华艺术宫的华美开幕。
世博会虽已成为历史,但世博精神永存。明华人在服务世博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细管理和人性服务的特色,在这里延续、升华。
本次展览采取与传统方式有别的网上预约订票方式,在票务方面尤其需要严格把关。开馆不久,我们的几位志愿者就查出了数张模仿逼真的假票。与真票相比,区别仅在于背面“中国工商银行”字样下缺少一条细红线,在客流如织的人潮中,这样微小的差错也没有逃过我们员工的眼睛。
但是在另外一种情景下,我们的员工又体现出充满人性化的温情。一次,安检处的志愿者发现有位老人与家人隔着栅栏相望,显然是因为没有预订到足够的门票而无法同入。我们的志愿者想法设法,找到一对带着孩子的家长,向他们说明孩子是可以免票的,从而匀出一张票来,给了那位老人让他如愿进入馆内,与家人共游艺术殿堂。
10月3日,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坐着轮椅自家乡远道而来,却因不知需要预约订票而被拦在门外,家属一行四人齐望着预检口不知所措。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甚至有可能这是他最后一次来上海旅游。工作人员得悉此情况后,没有简单地按规定拒入,而是向馆方负责人请示,能否按特例作变通处理。最后在馆方的支持下,使老人终偿心愿,入馆参观。一家人深受感动,连连对我们的客服人员表示感谢。
努力完善细节,倾心体现关爱。当“东方之冠”在二年后再度闪耀光芒时,明华人也正以其崭新的精神和姿态,再展服务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