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馨苑小区如今垃圾堆积过多,曾经的“明星小区”如今却陷入管理困局
小区是居民的家园,也是一个城市社会管理的末梢,哪个小区有了管理新招,或者服务亮点,往往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业委会主任拿治病钱为小区交电费的天天馨苑、给业主分红的裕华文锦园等小区都曾是媒体笔下的“宠儿”。但随着时间推移,它们呈现出不一样的成长轨迹,有的良性发展,有的风光不再,甚至饱受诟病。
回访天天馨苑:曾给孩子发红包的业委会现在早已解散了
7月7日下午3点左右,天气燥热,位于华山路与中原西路交叉口北侧的天天馨苑小区门口,一堆垃圾裸露在路边,苍蝇“嗡嗡”乱飞。
小区门口的黑板上,还有这么一段话:“本业主委员会没有能力收回10户的物业费,没有能力来为小区服务,现决定,从下午3点正式撤离,望广大业主保管好自家的东西。”这则突如其来的告示落款时间为“2013年7月10日”。
就在两年前,天天馨苑还因为每年在六一儿童节给孩子们发红包而作为小区管理得当的正面典型,被多家媒体报道。
只剩1人扫地小区没有保安
2009年下半年,管理天天馨苑小区的物业公司撤离。从此,小区的垃圾越来越多;因拖欠近千元电费,上百户居民家停了电。
小区业主王淑兰看不下去了,她带头成立了业委会,拿出自己治病的几千元钱帮大家交了电费,小区开始自治。可从去年6月开始,物业费越来越难收。华山路社区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原因有多种,但其中一种是“小区居民对业委会有成见”。
如今已74岁的王淑兰也不愿意再干业委会主任,患有高血压的她已连续住院多次。她的家人有时抱怨,“一味这么好心,也不一定是好事,哪有这样倒贴钱管小区的?”王淑兰也觉得委屈,“不拿工资,还有人说难听话”。
从曾经的3个保安、2个保洁员,到如今只有1个人扫地、1个人运垃圾,天天馨苑的不少业主发牢骚,“连个看门的都没有,外面的车随便进,院里的人没地儿停车”。
“热心肠”主任辞职无人挑大梁
其实自从王淑兰辞职后,社区就开始协调成立新一届业主委员会,但至今无果。由于没物色到合适的人选,这一年多来,天天馨苑小区一直由社区“代管”。
华山路社区一位工作人员称,社区代管只是权宜之计,小区要想步入正轨,还得靠自治或聘请物业公司。
回访裕华文锦园:成立新一届业委会,成员减半
“我当了3年的‘光杆司令’。”见到河南商报记者,裕华文锦园的高玉生开始感慨,“业委会刚成立时,有7个成员啊。”
当年,因每个业主曾从物业公司领到200元“分红”,该小区一度成为郑州的“明星小区”。
2006年10月1日,开发商下属的物业公司因亏损退出小区,高玉生和几名退休人员召集业主召开业主大会,选举出7名业主组成业委会,并聘请了新的物业公司。
高玉生说,由于小区里500平方米左右的绿地被一所幼儿园圈住当做活动场地,小区内绿地本属全体业主所有,作为补偿,幼儿园答应每年给业委会10000元,先期一次性支付2006年~2009年3年共3万元,以后一年一付。
2009年11月底,3万元到位后,业委会把钱转交给物业公司,由物业公司代发给业主作为“分红”。但随着时间推移,业委会成员的热情渐渐冷却。“业委会越来越不管事。”去年10月,担任7年业委会主任的高玉生选择“退休”。
如今,新一届业委会成员缩减到3人,“小区只有170多户,业委会成员多了反而不好办事,开会不是你不在,就是他不在,连个决议都形不成。”高玉生说。
郑州润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裕华文锦园项目经理李红伟说,“新老业委会交接得还不错,现在也有不交物业费的业主,但不多,有20多户对业委会不太理解。”不过,李红伟表示,一个小区要想稳定和谐,还需要业委会这个“桥梁”。
回访富田丽景:老人退出、新人加入,小区管理进入良性渠道
根据物权法,小区的公共区域归全体业主所有,而由此产生的地面停车费、楼宇广告费等,也应该归全体业主所有。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业主不知道这些钱到哪儿了,有的物业公司把这些钱装到自己口袋里。
这在富田丽景小区却是个例外,在业主委员会的“监督”下,业主们“抓牢”了这些钱。
2004年,该小区成立了业委会,并聘请了新的物业公司,第一件事就是和新物业公司签合同,约定小区地面停车费、摊位费、广告费都要归全体业主。
现在该小区的业委会已经是第四届了,而且每届都有老人退出,有新人加入。富田丽景小区业委会秘书长师女士说,业委会内部的和谐稳定直接关系到小区的和谐稳定,“不管谁加入,都有一个宗旨,一定要有公心。”
“都说小区规模大了难管理,但富田丽景有3000多户,却能做到郑州的‘优秀’。”师女士说,关键是业委会的屁股不能坐偏,要代表全体业主给物业“挑刺”,但又不能把物业“一棍子打死”,要相互理解。
“业主给物业提意见时,也要考虑物业的实际情况,比如现在的保安有很多年龄偏大,业主想让换年轻人,又不愿多交物业费,这就不太现实嘛,这时业委会就要好好跟业主做工作。”师女士说。
明日看点
近年来郑州究竟有多少个小区尝试了自治?经历过自治“洗礼”的小区居民又是如何看待自治的,是否拥护这一管理模式?自治之后为何多以失败而告终?如何才能走出赶走物业—业主自治—重请物业的管理怪圈?请继续关注明日商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