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与智慧社区建设 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沈建忠司长在扬州物业管理年度论坛上的讲话
9月4日,在扬州市召开的《中国物业管理》杂志第十二届协办年会暨中国物业管理年度论坛上,围绕“智慧社区”话题,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部分企业分享了参与“智慧社区”建设的经验,也有部分代表谈了对智慧社区建设的思考,观点和思路不尽相同,但都是积极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在此,我也谈几点感受和不成熟的看法。
建设智慧社区,利国利民
智慧社区建设,关乎到社区居民最基本的生活要素。比如,北京市发布的《关于在全市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将智慧社区生活归纳为“吃、住、行、游、购、娱、健”七大要素,通过智慧社区的建设,实现七大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让“五化”成为居民工作、生活的主要方式,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利、舒适、愉悦的生活环境,让居民生活更智慧、更幸福、更安全、更和谐、更文明。
在北京市公布的《北京市智慧社区指导标准(试行)》中,将智慧社区的远景目标设定为:“将社区建设成为政务高效、服务便捷、管理睿智、生活智能、环境宜居的社区生活新业态,实现5A模式‘智慧家园、幸福生活’,使‘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通过任何方式(Anyway)能得到任何服务(Any service)’。” 居民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方式,自由选择服务主体,获取满意的服务。这样的社区服务,对居民来说曾经是一种梦想。
当下,大家都在谈中国梦,做为社区居民,最现实的中国梦,就是在社区内享受到5A模式的服务,这也是一些媒体报道将智慧社区称为幸福社区的内涵所在。相信有过智慧社区生活体验的居民,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幸福,这也是所有社区居民、业主所向往的一种全新的生活业态。
在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要把老百姓所向往的愿景变成现实,关系到居民生活方式的根本性、革命性的变化,还有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要做,从这个角度来看,建设智慧社区是一件实事。
这几年,在行业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有不少物业服务企业把业主、居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推进和参与智慧社区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值得肯定。不过从当前的一些智慧社区资料来看,尽管大家已经看到其蕴涵的巨大价值,但智慧社区建设还仅仅是一个初步的框架。做为物业服务企业,能够在建设智慧社区当中发挥作用,切切实实改善老百姓的居住生活水平,是一件好事。
参与智慧社区建设,适逢其时
经过近些年的探索和实践,从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来看,建设智慧社区的条件正在逐步成熟,物业服务企业参与智慧社区建设,适逢其时。
首先,从政府层面来说,领导的重视、政府的推动是史无前例的。
我们国家正处在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在国际上有两大引擎的说法,即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工作部署,特别强调要扩大信息消费,包括现代服务业的消费。为此,国务院常务会议又专门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由此,各地都在加快智慧社区的建设,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城市,做得风声水起,有声有色。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已经部署了两批智慧社区试点项目,第二批“智慧社区”建设试点项目有23个。上海市则由市委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亲自挂帅,抓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
其次,智慧城市的建设,为智慧社区提供了坚实基础。
近期,我研究了北京、上海的智慧城市的建设情况,感觉鼓舞人心。如上海实施的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中,有五个专项行动:专项行动之一为“宽带城市建设”。即实现社区和家庭用户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1000兆、100兆,这是对智慧社区建设的技术方面支持;专项行动之二是“无线城市建设”。在全市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多热点的无线宽带网络,实现无线局域网热点基本覆盖城市重要公共场所,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今年,已经有650万户以上家庭实现光纤到户,490万有线电视用户完成NGB网络改造,具备高清电视、高速数据接入和语音等三网融合业务的能力。另外,还在全市建设TD-LTE规模技术试验网。这些都为智慧社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和基础;专项行动之三是通信枢纽建设。上海的海底光缆通信总容量占全国50%以上,在上海市登陆的海上光缆通信总容量达10Tbps,互联网国际和国内出口带宽分别达到1Tbps和5Tbps,这些都大大增强了网络的互联互通能力。在功能设施建设方面,到目前为止,上海市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总机架数,已经突破2万架,大大地提升资源的整合能力。此外,提高云计算、虚拟存储等高端业务服务能力,超级计算中心的第四期建设,太空中三种卫星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北斗导航平台,形成了一个兼容的信息网。由此可见,智慧城市的推进,为智慧社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三,参与智慧社区建设,政府将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随着大家对智慧社区建设的认知达成共识,一些地方政府在资金、政策方面对智慧社区建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如北京市将智慧社区建设基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建立多元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而上海市民政局信息中心做的智慧社区分析报告指出:一个智慧社区,软硬件加在一起,大约需要投入五千万元的资金,而全国有数十万个社区,这将是一块巨大的市场。物业服务企业不仅可以借智慧社区建设的东风拓展业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率,还可以在参与智慧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分得一杯羹。换句话说,智慧社区的建设,对于那些想要在转型升级中华丽转身的物业服务企业来说,将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和机遇。
第四,参与智慧社区建设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是行业创新变革的动力所在。
在物业管理行业,加法式的扩张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的需要,很多企业开始侧重于对资源要素的整合与共享,发挥乘数效应。从当前一些物业服务企业的实践来看,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我读过一篇《渠道最后一公里的争夺》的文章,很受启发。它所说的最后一公里,是城市经营网络、营销点和家庭的距离。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物业服务企业承接最后一公里接力棒的角色。和马云的跨界经营、虚拟经营相比,物业服务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有600多万从业人员的强大实体;二是有物联网技术支撑平台;三是物业服务企业与社区有着天然的联系,智慧社区的很多服务内容都可以做为物业服务企业的延伸服务,或是可以承担的业务。就此来看,从政府层面、技术层面、企业层面及社区居民层面,都需要物业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发挥作用,物业服务企业参与智慧社区建设可谓适逢其时。关于这一点,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谢家瑾会长也曾在一篇文章写到:信息咨询、房屋中介、居家养老、电子商务等升级版的社区需求,为物业服务企业提供了巨大的赢利空间。
关于智慧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智慧社区建设是一件好事、实事、大事,需要物业管理行业的每一位参与者认真思考,如何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大事办漂亮。对此,我谈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要准确定位。
我认为要考虑两个方面:其一是与政府的关系。智慧社区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物业服务企业就是参与。总体来看,智慧社区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要素很多,而顶层的设计就需要政府部门来把控,其建设和发展的要点,也需要政府指导性的意见和标准,然后企业按照意见和标准进行推进和参与,在参与具体工作的过程中,企业则可以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其二是智慧社区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的定位。目前,我们所做的工作,还达不到智慧社区高标准的要求,现在大家谈得更多的是智能化和信息化,这仅仅是物业服务的一些延伸和增值服务的内容。确切地讲,我们现在还处于智慧社区建设的初级阶段,目前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能让居民生活达到根本性的变化,充其量就是改良。
因此,我提倡行业内的探索与创新,期待行业内出现马云、乔布斯这样的人物,具有挑战传统产业、跨界经营、跨界分金的勇气、胆识和智慧。我们也需要前瞻性的企业,在传统商业模式上,不是进行改良,而是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我们还需要睿智的人才,对智慧社区的建设,能够看得见、看得起、看得懂、能抓住机遇。
二是要扬长避短。
智慧社区还是一个比较前沿的理念,国内外都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我提倡,物业服务企业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索,大胆实践,扎实推进。智慧社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我非常赞同万科物业朱保全的观点:“每家公司自己做不经济”。因此,我们要提倡战略合作:一是与专业的网络、软件公司合作;二是物业服务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合作在房地产行业非常普遍,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实现合作共赢,减少风险,降低成本。在建材市场,也是普遍采用联合投标、招标的形式,降低采购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社区的差异性很大,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智慧社区的建设,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起步阶段,还要提倡因地制异、突出特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找出现阶段建设发展的模式,特别应该从居民、老百姓最关心、最实际、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企业本身业务需要出发,结合企业的优势、特点进行延伸推进,设定自己的目标。
三是要整合资料数据。
北京市公布的《智慧社区指导标准(试行)》中,明确了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示,46个三级指标。其中,要求社区必须达到的约束性指标多达31条,预期性指标13个,还有1个基本标准,1个保障标准和1个评估标准。把各类资料和数据整合,是智慧社区建设的基础,也是核心。从实际工作来看,这也是一个难点和关键点。现在我们要考虑,如何利用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快资料数据的集成和开发,整合共享,以便物业服务企业能及时、高效地提供服务。
在这里,我要提一下渠道问题,有很多渠道做得很出色。有一次,我与朋友出去吃饭,朋友拿出一个二维码,在手机上一扫,就查出来附近哪里吃饭便宜。这是一家公司做的一个渠道,商家之所以选择他们,是因为在上面可以做广告,推广品牌。那么,物业服务企业是不是也要做渠道呢?是不是可以考虑像马云那样,把最后一公里的平台做好,让服务商、渠道商都来上这个平台。马云的精明之处在于,解决了终端消费所担心的安全问题和信誉问题,做到了购物方便、支付安全、投诉便利。很多渠道商非常看重社区资源,物业服务企业可以把这些资源好好利用起来。
四是要加强人才培养。
在600万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中,高层次的人才所占的比例还很小,懂得智慧社区建设的人才更少。阿里巴巴可以用80万的年薪去学校招聘毕业生,而物业服务企业想都不敢想。开发型的人才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更多的是要追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智慧社区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技术和知识,关联度非常高,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也更高,我们需要有一批人来维护和应用智能系统。目前,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上,我们还存在短板。
五是要多方筹集资金。
开展智慧社区建设,资金的投入很重要。目前,资金筹集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战略投资;一是企业自筹;再有一种形式就是寻求政府的资金支持。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企业都是自筹资金。另外,建设智慧社区,我们有一个有利的条件,特别是新建小区,可以将硬件的建设计入开发成本,通过销售收入来平衡。如果在开发楼盘的阶段,就将智慧社区考虑进去,这样,就可以减少物业服务企业的压力。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对物业管理行业来说,智慧社区还是一个新鲜的事物,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作为政府主管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运用法规和标准,加强工作引导和规范;对于行业协会而言,在智慧社区建设经验的交流、典型项目的观摩、专业人才的培训等方面,有许多工作要做;作为物业服务企业,未来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只有敢于突破和创新,勇于探索与实践,才能在智慧社区建设中有所作为,并为推动行业实现转型升级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