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物业之家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评论 > 正文

罗小钢:期待广州物业管理再创辉煌

2011-02-01 08:00 来源:《中国物业管理》杂志2011年第2期 人评论

A-A+

广州物业管理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应运而生,从当时脆弱的幼芽到如今的根深叶茂,历经了三十年的春华秋实。本人有幸参与其中,并与广州物业管理风雨同行十八载,见证了广州物业管理的发展壮大。在行业发展三十周年这样一个特殊时刻,笔者也在深入思考广州物业管理在下一阶段如何再创辉煌。

广州物业管理的美中不足

广州孕育了中国物业管理的萌芽,推动了物业管理的发展,为我国物业管理三十年的历史书写了厚重的篇章,这是广州几代物业人艰苦奋斗的果实。然而,暇不掩疵,在广州物业管理取得巨大成绩的背面,不难发观广州物业管理行业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良莠不齐。广州作为省会城市,拥有1500多家有资质的服务企业,队伍已经十分庞大,问题是这1500多企业中三级资质以下(包括临时资质)的企业多达1200家,这意味着行业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按照管理学上的“木桶短板原理”,行业整体水平的高低是由“短板”水准决定的。俗话说“一粒鼠屎坏了一锅汤”,现实中时不时出现的少数“害群之马”给广州物业管理抹黑,令人心痛!这与良莠不齐的行业队伍不无关系。

恶性竞争。岭南文化熏陶的广州人本性是和气生财,不争强好斗。但商场即战场,利益也会使人性扭曲。在广州物业管理的招投标竞争中,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同行自相残杀的主要武器就是祭出低价。2007年广州财政局办公楼公开招标,两年物业管理费用的标的是720多万元,有19家一级资质企业竞标,最后中标企业的报价是508万元,低于标的的30%,这是行业的悲哀。行业的专业价值得不到体现,行业的物质基础得不到保障,何谈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恶性竞争损害了行业的良性发展,损人最终损已。

小富即安。广州的物业管理起步早,起点也高,在内地还没有闻到肉香味时,广州已喝上了头啖汤,正所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问题是广州众多的企业喝了汤后就容易满足,守着几栋物业(三分地)美美地过起了衣食无忧的日子。不像深圳的企业,抓住内地发展的机遇,大举向内地输出物业管理,将深圳物业管理的旗帜插遍祖国大地。也正因为小富即安,广州的物业管理缺乏大企业,缺乏像深圳中航、上海陆家嘴、浙江绿城这种管理面积超千万平米以上的行业大佬。这与广州在中国物业管理界的历史地位不相称。

广州物业管理如何再创辉煌

广州物业管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底至九十年代,很是风光,在全国影响较大。时至今日,广州物业管理的领先地位或优势已不明显或不突出,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广州物业管理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缺乏积极进取、勇于挑战的开创精神;二是后来者居上,上海、杭州、成都、北京等地的物业管理大踏步地追赶上来。在有些领域(如资产管理),广州明显落后于上海、成都等地。这种现状给广州物业管理行业敲响了警钟,提醒广州的物业管理必须打破现状,冲出藩篱、敢闯敢干,争取在全国同行“一马当先”。

时值中国物业管理三十华诞,告别历史,面对未来,广州的物业管理如何重展雄风,再造优势?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

观念更新。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观念是广州物业管理停滞不前的根由。上海物业管理腾飞的一个理念就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思想意识虽不是万能的,但作为一个行业如果没有想干事、干大事的意识,如果没有一种积极进取、昂然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个行业断然是没有前景希望的。广州的物业管理需要来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更新观念,放眼天下,四海创业。如此,广州物业管理才能跳出“温水煮青蛙”的悲剧,迈出不同以往的新步伐。

企业重整。广州2亿平方米的物业被1500多家企业分而管之,平均每家企业管理十几万平方米,资源分散,成本重复,效益低微,甚至恶性竞争造成“劣币驱逐良币”、优秀企业因效益低而退出市场的悲剧。这种现状亟待改变,一是要提高行业门槛,将一些劣质企业清理出去,广州物业管理企业规模应维持在800家左右,将市场更多地集中到优质企业;二是要鼓励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更大范围地整合市场,打造一批跨地区、国际化、管理规范,面积过千万、产值过亿元的大型物业服务集成商,使有限的管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达到资源配置与产值的最大化。

产业升级。广州三十年的物业管理基本沿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模式,劳动成本大,劳动附加值低,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佳。一个行业不具备创富能力是没有希望的行业。广州物业管理亟待转变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纵向延伸房地产业链各个环节,横向覆盖消费者多样需求,实现产业升级。广州理应在全国物业管理产业转型升级中走在前列,成为排头兵。因为广州是物业管理起步很早的省会城市,在许多方面开全国之先河,走在全国行业前列;加上三十年改革开放打造了广州发达的外向型经济,社会对物业管理的理解接受度相对比较高,为广州物业管理的升级换代提供了物业基础的保障和观念支持。

政府给力。广州物业管理经过三十年发展能有今日之成果,与政府对行业给予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未来广州物业管理行业要重振雄风、大有作为仍需要政府给力。广州的市场经济程度相对较高,物业管理作为市场经济活动,政府一般不介入,比较超脱,问题在于物业管理有别于其它经济活动,它与民生、安居、城市管理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在行业自律尚不完善的前提下,政府对行业的监督、引导、服务的职能必须强化。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成都等地政府都通过加大立法和政策的力度,规范市场行为,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良性发展,起到了积极与明显的成效。

广州物业管理也期待着政府能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为行业减“负”。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税费负担过重,管理费标准难以市场化,企业效益低微,行业生存尚难,何谈发展?物业管理承担许多城市管理的工作,为政府分忧,政府给予物业管理行业一些诸如减税之类的优惠措施也是顺理成章的;二是为行业挡“灾”。社会突其而来的天灾人祸,物业服务企业往往成为替罪羊去承担法律责任和各项损失。2010年广州“5.7”特大暴雨造成水淹车库事件,让没有过错的物业服务公司承担法律责任与指鹿为马的荒诞毫无二致。用有限的收益权利承担无边界的风险责任对行业毫无公平可言。主持公道、扬善惩恶是政府为民执政的前提;三是为行业除“害”。对行业中出现的少数违法违规、侵害业主利益、损害行业声誉的“害群之马”,政府应坚决惩处。除“害”也是法律赋予政府的职权;四是为行业执“法”。物业管理本质是为业主提供服务,对业主的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如违章搭建、聚众赌博、乱养宠物等,必须依靠政府各职能部门严格及时执法,将物业管理中的一些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政府的执法给力对构建和谐健康的物业管理大有裨益。

行业自律。广州物业管理的成长发展需要政府的给力,需要社会理解,更需要行业的严格自律。广州业界在自律方面总体是比较好的,但也还存在一些不遵操守、诚信缺失、侵害业主利益、恶性竞争等与自律相悖的不良现象,损害了行业的声誉,阻碍了行业的发展。行业应在自律中发展,在发展中自律,使遵纪守法、重信守诺、质价相符、公平交易等商业正道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及行为惯性。如此,广州的物业管理必将梅开二度、再展辉煌。◇

作者系中物协副会长、广州珠江物业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编辑:谢罗群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媒体专栏 申请+

中国物业管理

《中国物业管理》杂志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主办,全国物业管理国家一级期刊。为您提供权威、专业、深度、实用的物业管理政策法规和行业动态信息。读者对象为政府主管部门、物业管理从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