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物业之家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评论 > 正文

破解物业管理收费难题

2011-07-01 08:00 来源:《中国物业管理》杂志2011年第7期 人评论

A-A+
程纯洁

要按照当地政府物价上涨系数和最低工资调整比例,及时调整物业综合服务费标准,从市场经济的角度,逐步扩大市场调节价的范围。

我国内地物业管理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30年,这期间,广大物业服务从业人员用坚实的脚步刻画和创造了一道道精彩和奇迹,向社会展示了一个新型行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但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发展后劲不足、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缺少、行业社会地位不高、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有待培育、社会对物业管理行业缺乏信任感等等问题一直困扰和阻碍着行业更好的发展。我认为造成以上问题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物业管理收费难,即物业服务费标准不高和物业服务费收交率低下。

物业管理收费难的原因

物业管理收费难绝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是政府、开发商、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各方均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致使行业定位和社会定位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一)物业费定价方式不合理。我国的物业管理行业至今仍徘徊在“政府主导”时代,物业服务费采用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相结合的方式,而占市场主体超过三分之二的住宅类物业基本上实行的都是政府指导价,物业服务企业一开始就被定性为保本微利企业。而政府定价一般都会在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中选取后者,这使物业服务费政府指导价成了实足的被晒干了油水的标准,从而使物业服务企业一直在低标准、低收交率的状态下艰难运营。

(二)媒体舆论对物业服务企业服务工作的质疑,助长了业主拒不缴费的气势。媒体舆论诸如“物业服务企业只收钱不服务”、“物业公司赚取昧心钱”等一些未加证实、不客观而又附加渲染的报道都会摧毁物业人的职业荣誉,颠覆物业管理的社会信誉,也让业主拒交物业费心安理得。

(三)物业管理行业在社会的公信度不高。社会对物业服务价值的认可程度普遍不高,对物业服务工作尊重度不够,在地方每年的行风测评中,物业管理行业一般都会排在倒二、倒三的位置。

(四)业主认知错位。许多业主认为交了管理费,凡是找物业服务企业解决不好就是管理不好,解释不认可就是服务态度不好,动不动就找媒体曝光。甚至有业主发生车辆或家庭财产被盗,因其他业主相邻关系侵权干扰其生活而物业公司制止无效,也认为物业公司应当负责。

(五)开发商的原因。一些开发商粗制滥造,把大量的工程问题留给物业服务企业去处理,导致物业投入使用后,管理问题层出不穷,许多物业服务企业根本无法解决。而业主认为交物业费给物业公司就必须对此负责,结果矛盾直接在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之间产生,等于开发商在物业建设完成阶段就把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推到了对立面。

(六)物业服务企业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服务不规范,比如维修不及时,给业主的生活带来影响;服务不到位,不认真履行合同的服务承诺和应承担的责任;收费不规范,不透明;管理事务不公开,侵占业主利益。

破解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物业管理服务费是物业服务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物业服务收费难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物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分析探讨其发生的本源,使我们能够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物业服务收费难的问题将会继续存在于物业管理的活动中,解决物业服务费问题,不能寄希望于一朝一夕,而要做好长期的思想准备。

(一)呼吁《物业管理条例》提升到法制的层面,更加明确地规范和协调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之间的责任和义务。由于《物业管理条例》没有法律的约束,物业服务企业在社会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对于一些业主拖欠费用的情况,现有的法律法规都没有规定刚性和具体明确的追偿手段,加之我国司法程序复杂冗长,给物业服务企业正常履行职责造成了障碍。

(二)改变目前物业服务费“一费定终身”的政策。要按照当地政府物价上涨系数和最低工资调整比例,及时调整物业综合服务费标准,从市场经济的角度,逐步扩大市场调节价的范围,除非住宅物业外,逐步将高档住宅物业纳入市场调节价的范畴,缩小政府指导价的范围,逐步过渡到除了售后公房和保障房外,所有物业都纳入市场调节价范畴。

(三)规范物业服务企业行为。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无论是常规的物业服务还是延伸的物业服务都必须严格执行健全的管理制度。同时提高履行合同的能力,在企业制度的约束下,通过不断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责任心和人性化服务水平。此外要加强诚信经营意识,提升行业社会公信度。

(四)大力宣传“质价相符”的消费观念,培育业主“花钱买服务”的意识。

如果业主不交物业管理服务费,物业服务企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个浅白的道理,在物业管理行业被异化了。针对这种情况,全行业要加大力度向社会宣传物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尤其是要宣传“质价相符”的观念。

(五)企业要创建核心竞争力,发展品牌战略。物业服务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服务实践中积累而成的,是在常规性服务和个性服务中建立起来的。因此首先要以顾客价值为目标对象,形成核心专长;其次以强化管理为内容,打造优秀管理团队;最后发展“品牌”战略。

(六)认真执行《物业承接查验办法》,协调开发商的遗留问题。物业服务企业一定要严格按照《物业承接查验办法》的规定,在接管新物业时对物业共用部分、共用设施设备、共用场地和物业管理用房及相关资料进行查验。严格按照《办法》规定的内容、流程和时间操作,并做好查验后与开发商的协调工作,我国的物业管理形式各种各样,但不管哪一种形式都与开发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七)主动沟通新闻媒体,努力打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物业管理行业是一个广受媒体舆论瞩目的行业,毋庸置疑,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涉及物业管理行业的报道常常失之偏颇,甚至歪曲。因此物业服务企业除了埋头做好服务外,也需要学习和掌握与媒体的沟通技巧,培养善于和媒体沟通的人才队伍。让社会了解物业人的辛酸和物业服务企业的艰难。

综上所述,只有这些“收费难”的问题得以破解,物业管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会实现。相信物业管理行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但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全体同仁坚持不懈地努力,只要全行业坚定信心,朝着既定的目标坚实迈进,才会迎来前程似锦的未来。◇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市物业管理协会秘书长

编辑:张增艳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媒体专栏 申请+

中国物业管理

《中国物业管理》杂志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主办,全国物业管理国家一级期刊。为您提供权威、专业、深度、实用的物业管理政策法规和行业动态信息。读者对象为政府主管部门、物业管理从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