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远行的回望--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社会对此给予极大的关注,央视摄制播出了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读了“公司”对于社会、经济、文化乃至精神生活等诸多层面的推动和影响。
2011年,我国内地物业管理迎来改革发展的30周年,业界陆续展开了隆重的总结思考、专题研讨以及纪念活动。在纷繁的各色活动中,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给予我们一种全新视角的启示:对于物业管理改革发展30年的回望中,以公司为切入点的观察,有着独特而深刻的意义。
物业管理的启蒙和传播
一定程度上来说,内地物业管理由深圳、广州到全国,自沿海向内地的传播和发展,不管是出于业主满意度、收费率的提高愿望还是企业赢利的内在追求使然,物业服务公司每到一个项目,总是不遗余力地宣传现代物业服务理念、普及物业管理常识,并通过契约的形式实施物业服务,因此可以说,物业服务公司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物业管理启蒙和传播的一段历程。
1981年,当绝大多数内地人还不知“物业管理”为何物时,内地第一家物业服务公司--深圳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创立开启了行业发展的序幕。在这之后的30年里,物业服务公司的星星之火,从广东逐渐发展到全国。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从1981年至2008年的27年间,我国内地注册成立物业服务公司58406家,分布于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
物业管理是一个舶来品,是随着住房成为大多数居民家庭的最主要财产,以及集合式住宅、产权多元化、区分所有权等的出现而产生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和广州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借鉴香港和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改革旧的住房管理体制,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企业经营型住宅小区管理新路,使得社会化的物业服务公司得以登上历史的舞台,并开创了我国内地物业管理的先河。
据中物协2007年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8个城市和地区的460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1981年至1994年的13年间,有268家公司成立;而1994年至2007年的13年间,有4332家公司成立,这13年正好是内地物业管理从萌发到传播的黄金时期,伴随着国家政策法规的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作为物业管理的重要主体,作为业主家门口的服务提供者,物业服务公司在拓展业务的同时,不断将现代物业管理理念进行广泛传播。
社会化公司的充分发展
2010年,浙江绿城物业发展成为一家集物管、房产咨询、房屋置换、电梯维保、文化创意、健康管理、装潢设计、绿化景观、园区服务、酒店管理、保洁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物管公司,公司拥有遍布浙江、上海、北京、重庆、辽宁等省市的分(子)公司50家,专业公司11家,物业服务项目204个,培训学校1所,拥有员工14000余人,介入咨询和接管物业的总建筑面积逾5500万平方米,服务业主12万余户。同一年,深圳万科物业管业规模超过了4000万平方米,管理项目达到193个(这个数字跟沃尔玛在中国的店数一样多)。另据万科物业执行官朱保全透露,自2011年开始,万科物业每年新增管理面积将超过1000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到2020年万科物业管理面积将超过1亿平方米。
绿城和万科物业的发展只是一个微缩的标本。业界的中海物业、长城物业、中航物业、金地物业、均豪物业等公司正积极开展全国业务扩张,区域布局遍布三大经济圈和重点二线城市,管业面积均突破了千万平方米,极大地推动了公司管理规模的增长。
而据搜房网2009年对内地100家物业服务公司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的100家公司在管项目数量均值达到57.9个;在管项目总建筑面积均值达到868.11万平方米。其中,服务规模前10名公司平均在管项目建筑面积则超过2000万平方米,平均管理项目个数更是超过150个。
30年来,从1981年深圳诞生第一家物业服务公司至今,全国的物业服务公司达到近6万家,有22个省份的物业服务公司数量超过1000家,其中,广东、北京、上海、江苏、辽宁和山东等6个省市的公司数量则超过了3000家。这近6万家公司在2008年主业创收达到2076亿元,超过了旅游业和铁路运输业,并在重大社会活动、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缘此,物业管理两次被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并被赋予发展和转型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