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物业之家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评论 > 正文

从18个细分市场,全面解读社区O2O【2】

2015-09-09 09:18 来源:物业之家 人评论

A-A+

7.科技,智慧社区梦中未来

伴随着社区O2O的持续走热,智慧社区概念也开始频繁被提及,海尔、长虹、神州等硬件IT企业都宣称要进军智慧社区市场,近期恒大与腾讯合作也打起了智慧社区的主意,智慧社区成为科技巨头们切入社区O2O市场的主要方式之一。因为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智慧社区是民生发展的主要目标,住建部2014年5月就已提出到2020年智慧社区比例超过50%的长期目标,这激发许多科技、房产巨头的积极性。

不过,智慧社区的建设成本相对较高,老旧小区改造的难度比较大,新建小区就算具备智慧社区的基础设施,但要等用户注满之后才能发挥效用,这还需要一段时间。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智慧社区与社区O2O结合度会越来越高,但短期内智慧社区没有太大的价值。详细内容可参考《王利阳:社区O2O≠智慧社区但相辅相成》一文。

8.上门,到家瓜分社区市场

上门O2O是近期的O2O市场热点,而从社区O2O的角度来看,上门O2O与社区O2O市场重合度非常高。在之前的《王利阳:社区O2O已被上门O2O割裂,还有机会么》一文中我已经有过详细的分析,从服务人群来看,上门O2O做的是“纵向市场”,而社区O2O做的是“横向市场”,既然上门O2O与社区O2O做同一个市场,未来二者肯定还会有更深入的联系,被割裂只是暂时的。

从互联网的规模效应来看,肯定是上门O2O更容易做一些,社区O2O的地域问题限制了其初期的规模效应。但随着社区O2O与上门O2O相互促进发展,一纵一横之间的交集会越来越多,更多的机会也会在二者的碰撞中显现。近期,某号称融资1亿美元的洗衣O2O公司也在通过某家媒体对外传播向社区O2O转型的意思,虽然个人对他们的转型持怀疑态度,但他们的转型也正好印证了我之前的推论。上门O2O很容易碰到天花板,而在那之后必然会转向没有天花板的社区O2O市场。

9.软件,忽悠物业商户利器

与做信息聚合差不多的还有很多APP+ERP+CRM的软件组合项目,基本上大致思路是要免费给物业、商户提供ERP或CRM系统,然后向住户推广APP,希望通过免费软件的方式拉拢物业和商户的支持。但实际结果却是即便物业或商户接受了免费的软件,但也没有动力去推动用户使用,毕竟如果不能带来直接收益,物业和商户都没有这个动力,而用户更不会对这类没有商户支撑、物业又提供不了优质服务的APP感兴趣。

况且,想整合周围商户的发展思路,实际上就是与美团、点评等竞争,现在阿里支付宝、百度糯米等也开始大力投入到商户资源建设上,社区O2O类似的项目基本只有死路一条了。之前曾写过《王利阳:“线上O”的【工具】职能不足以推动社区O2O》,已经说过线上根本不具备推动社区O2O发展的能力,即便有很多合作商户和物业,但不能保证线下的服务质量,线上的一切构建都将失去价值,线上只是工具,不要把侧重点搞错了。

10.门店,价值未被充分挖掘

还有些创业者以为开几个门店就可以做社区O2O了,这与那些以为做个APP就能做社区O2O的一样单纯,门店用好了可以发挥非常大的辅助价值,用不好的话就只能沦为顺丰嘿客的尴尬,参见《王利阳:顺丰社区O2O一波三折,王卫还是没想清楚》。传统的线下零售和生活服务消费体系都有门店,虽然在互联网人眼里,门店的高额租金是传统行业的弊病,但也不能全盘否定的实体店的市场作用。

在之前的《王利阳:社区O2O,门店用来做什么?》文章中,已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社区门店的市场价值,感兴趣可以翻出来再看看。其实,很多做社区电商的都在争抢一些便利店资源,一来便利店是社区商超O2O的主要供应商,二来便利店等门店具有快递代收发的职能,这只是目前被挖掘出来的两点市场价值,要是深入挖掘的话,门店的价值可不只这些,而且在我看来门店很有可能成为社区O2O的标配之一。

11.上市,物业们的最大动力

彩生活是最早开始尝试发展社区O2O的物业公司,而且也正是借着社区O2O的概念走热而成功赴港上市,今年2季度时市值达到高峰110亿港元,当时如日中天的潘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豪言“5年后,彩生活市值将过千亿”。然而从6月底开始,伴随着A股大跌,彩生活的股价也持续下跌,市值近乎腰斩到67亿,基本被打回了原形。过去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把彩生活当成行业标杆看,如今基本上都认清其到底有多少分量了。

彩生活积极探索社区O2O对行业来说贡献非常大,在它的带动下,有太多的物业公司都开始关注到社区O2O市场。今年5月份时号称拿了卫哲和周忻数亿(说数亿的早晚被扒底裤)人民币投资的中奥物业更名中奥到家,全力发展物业O2O超级平台,业内人士表示中奥是在为上市做包装,有彩生活在前,中奥物业也需要有互联网明星投资人做品牌背书。此外,万科、保利的物业也被传出欲打造O2O服务平台分拆上市的消息。其实,想上市的物业不只这些,然而现阶段都只是想抱着概念上市,根本就不具备社区O2O的服务能力。

12.社交,市场环境仍不成熟

在美国Nextdoor已成为另一种社交风尚,前不久这家公司完成了D轮1.1亿美元的融资,估值已达11亿美元。所以国内自然会有不少Nextdoor的追随者,我本人最开始也是从Nextdoor类的社区社交项目才真正开始研究社区O2O市场的,当时一位好友尝试在社区社交方面创业,历经波折之后还是没能成功。不过Nextdoor所代表的社区社交市场一直是我所关注的,毕竟社交是最有粘性的应用,反过来,社交也是最难做的产品。

虽然当时没能帮朋友做成社区社交这个事,但我还是觉得社区社交这条路值得尝试,而且腾讯很早就在关注国内这一市场的动态了。不过,社区社交不是谁都能做,此前叮咚小区声称要转做社区社交时,我就知道它已经彻底没希望了。去年曾写过《王利阳:丁磊的易信向社区社交O2O靠拢更具潜力》,个人认为易信要是往这方面尝试还是很有希望的,包括当时易信做的社交问答、顺风车等功能都很符合社区社交的场景,要是丁磊早点能往这个方向一试,没准今天的易信境况要会好很多。其实,现在也还有机会,就看丁磊听不听得进劝了。

13.家装,积极蹭概念蹭市场

家装O2O与很多上门O2O项目类似,现在都开始积极的向社区O2O靠拢。因为家装基本上都是一锤子的买卖,达成交易完成服务之后就不会再有瓜葛,除非发生纠纷。家装本身有较高利润的行业,而加入O2O属性之后线上线下结合的交易模式促使行业出现价格战倾向,这是家装O2O的弊端之一,而且家装市场获取用户的成本较高,所以就不得不向产业链下游延伸,以确保项目本身的想象空间。

从家装开始,首先延伸到的就是家具、家电、家居三大市场,在这之后就是市场空间更为广阔的社区O2O市场了。反过来,社区O2O市场中也有一部分家装需求,有些小区内也有新房出售,或者是旧房改造,这都是家装服务的潜在市场,家装O2O开始向社区O2O靠拢完全符合市场的发展走势,当然,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社区O2O项目开始打起家装服务的主意了。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合作媒体专栏 申请+

物业之家

创建于2009年,是一个面向中国物业管理行业人员的网站。我们致力于为物业管理行业提供交流平台,物业管理资讯,资料文档,法律法规,为行业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