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物业之家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评论 > 正文

大数据盘活社区O2O的伪命题,都信了吗?

2018-05-24 16:22 来源:傅婷婷 人评论

A-A+

归根结底,物管公司始终是服务于业主,服务于社区。与其扎堆社区O2O领域去做一些不擅长的用户需求挖掘和商品销售,还不如实实在在利用自身优势和积累,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内部业务标准化以及降低运营成本。

2013年11月万科集团的社区O2O平台“住这儿”投入运营,12月彩生活物业的“彩之云”App上线,2014年11月长城物业的“一应生活”投入C端用户使用。经历过三四年的运营,这些以“社区万亿”市场为目标的社区O2O平台似乎都因为用户活跃度和黏性不高面临转型。

图 1 2017 年 4 月 -9 月四家物管公司 O2O 平台的用户渗透率

根据极光大数据(图1)显示:2017年4月-9月各大物管公司O2O平台的用户渗透率最高的万科物业仅为0.09%,预计为90万;全国物业服务行业综合排名第四的长城物业在5个月内的用户增长仅为10万。早期物管公司O2O平台以地域和品牌为界高筑行业壁垒,却始终无法形成自己的平台闭环。部分自有地产品牌的物管公司,如恒大,则回头继续进行旅游地产或养老地产开发,碧桂园则继续深耕社区教育市场。从经营方向来看,平台无法形成数据规模和培养用户习惯,业务无法形成闭环,行业内似乎都很迷茫找不到平台发展方向。

这几年国内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物业服务行业备受冲击。我在之前的文章说过社区O2O平台是传统B2C电商与O2O的结合,或者说更像一种BS2C模式(B是商家、S是服务、C是用户)。2017年之后,大部分极具规模的物管公司发展战略将从BS2C平台模式过渡到D2S即数据驱动服务模式。

物管公司社区O2O的美好梦想

2013年各行业在“互联网+”的风口下,催生了万科、彩生活、长城物业等一系列物管公司自行开发社区O2O平台。起初搭建平台的目的是瞄准了“社区亿万市场”乃至背后的社区金融业务,App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小区门禁、物业交费、停车等基础服务功能结合电商以及社区O2O服务平台。但是经历过几年的运营和试错,物管公司发现自建电商平台的商品品牌和价格始终无法与天猫、京东、顺丰优选相匹敌,而O2O服务平台又面临服务供应链严重不足和管控难度大的问题。当初设想通过进出门禁、快消品、到家服务等所谓的“高频”、“刚需”业务拉动平台活跃度和用户黏性,可是实际的平台运营数据并不理想。那么看似无法带来营收的平台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呢?

前期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进行开发建设社区O2O平台,针对C端的常规宣传也逐渐形成了平台品牌雏形,物管公司会轻易放弃吗?本身物业管理就是以服务C端为基础,平台也只是服务C端的工具之一,但是这个工具为公司带来的资金流量有限,平台运营团队成本居高不下,变现场景有限,投入产出比不对等这个工具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物管公司的数据化转型,转对了吗?

物业管理O2O平台,虽说在经营上无法为公司带来可观的资金流量,但是从2013年至2017年却为毫无互联网基因的物管公司沉淀了基础的用户数据。这些带着用户基因和行为轨迹的数据,虽然只是用户生活场景中的线下碎片化数据,但是也能为我们提供出一个个模糊的用户画像。

为什么我们需要用户画像?作为搜索变现最高的购物引擎“淘宝网”就是通过后台数据为所有平台用户建立了几千个用户画像,针对不同的用户推送不同的符合需求的供应商品信息。微信后期也借鉴用户大数据,对十几亿用户进行标签分类,从而精准营销广告推送。

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微信和淘宝用户数据与社区O2O平台的数据区别,那就是需求和场景。首先社区O2O平台里面的那些用户数据根本算不上“大数据”——任何一家物管公司的社区O2O平台的用户数量始终无法突破千万,就算收集到了一些数据也是非结构化数据。哪怕我们通过WiFi探针、SDK、App记录了用户的详细位置和基于移动端的行为,你也无法根据这些行为分析出用户的真实需求。所有的社区大数据应用必须基于需求来谈模式,需求是基于基本的人性,在现实的不满足状态。就算你能拍脑袋想到用户有购买柴米油盐的需求,可是人的需求往往是复合性的,社区商业的变现场景极为有限,线下在整个社区场景中物业管理除了能为用户提供基础的保洁、保安、设备维修等服务,还能提供什么?线上除了能通过物业管理O2O平台卖些毫无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和售后优势的生活小商品以外,还能如何变现?那么物业管理的大数据就一无是处了吗?

不,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

在这里我所说的大数据并不是C端数据。个人认为物业管理大数据的应用方向应该是2B而非2C。如果我们利用大数据服务于2C会发现,那些数据产生的微小价值远不及你的平台开发、团队运营、数据环境搭建成本。我们仔细思考,近年来人力成本增加所以才有了机器人应用。物管公司作为传统线下服务行业边际服务成本很高,这点和互联网企业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

B端数据指物管公司本身多年在暖通、给排水、强弱电、消防、楼宇维修等方面沉淀下来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设备信息、设备保养、设备维修数据的归集,然后在零部件或设备植入物联网传感器作为采集点,可以及早了解到设备老化程度、设备存在风险、设备使用寿命等;采集数据如果显示临界点或预警值,那么物管公司可以提前维护,而不是出了问题暴露在业主面前后才跟进。计算机的算法永远比人脑快,我们的数据一旦预警,可以自动从数据库中找寻匹配的案例来进行故障判断、发现、处理,而并不需要一些专业的工程类人才处理,同时只要数据库足够庞大,数据足够准确,我们的故障判断将比人工判断准确很多,风险也会下降。

归根结底,物管公司始终是服务于业主,服务于社区。与其扎堆社区O2O领域去做一些不擅长的用户需求挖掘和商品销售,还不如实实在在利用自身优势和积累,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内部业务标准化以及降低运营成本中去。社区O2O的泡沫迟早会破,修炼好内功方能立足市场,服务于众。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17年11期/总第407期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媒体专栏 申请+

现代物业杂志

《现代物业》杂志是全球物业管理、设施管理中文独立传媒,中国物业管理、设施管理领域的专业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