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物业之家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评论 > 正文

垃圾强制分类,统一指导思想是首要

2018-05-24 11:06 来源:方舟 人评论

A-A+

夏三省:我国的垃圾分类还处于初级阶段,多地的垃圾分类模式、分类标准、运营管理模式、政府机制等都不相同。只有垃圾分类经过几年的市场化培育和发展,形成一个或几个较公认的标准,那时才能建立起统一的反馈机制。

垃圾强制分类,统一指导思想是首要

夏三省

垃圾分类在我国推行多年但进展不尽如人意。垃圾分类方式抽象、分类完的垃圾又回到“大杂烩”状态是制约垃圾分类发展的重要原因。2017年6月,深圳市生活垃圾实施强制分类《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发布,对深圳市范围内住宅区(含城中村)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容器标准化配置、家庭生活垃圾的分类类别和投放方法、垃圾分类处理收运处理体系及处罚措施进行了清晰的说明与描述。作为全国率先进入“垃圾强制分类时代”的46个城市之一,深圳的探索或许提供了一个破解垃圾分类困局的思路。

深圳市德立信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立信”)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以垃圾分类减量运营管理综合服务和“互联网+”垃圾分类智能设备供应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公司,中标深圳市盐田区“互联网+垃圾分类”试点综合运营管理服务。德立信董事长夏三省在与《现代物业》交流中表示,现在垃圾分类的主要问题不是人力、物力或是财力的问题,也不是态度或是决心的问题,而是思想不统一、方向不明确导致的思想障碍。

《现代物业》:我国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从2000年开始实施,但是到现在垃圾分类的状况依旧不是很理想,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夏三省:我认为,现在垃圾分类的主要问题不是人力、物力或是财力的问题,也不是态度或是决心的问题,而是思想不统一、方向不明确导致的思想障碍。中国垃圾分类减量形势严峻、时间紧迫,这就决定了我国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不能沿用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前就开始培育,进而缓慢形成自觉、自发的生活习惯的做法。

我认为现在中国垃圾分类最缺少的是理念,是一个指导思想,这样的缺失导致了思想的混乱,行动上的摇摆,资源上的浪费。我国很多城市的垃圾分类存在的状况是分类不清,存在垃圾三分类、四分类甚至一分类的情况,这就是由于我们思想混乱造成的。

要解决目前的状况,首先要为垃圾分类奠定理论基础。没有理论基础的任何行业都是迷茫的,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就是在黑暗中摸索,没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垃圾分类作为一项事业,需要一个合理、正确的指向,只有这样,垃圾分类才能有发展的方向。我认为,我国的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必须首先是有组织、有领导的政府行为,而不可能等待自发的个体行为;必须首先是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实现的公共事业,而不可能是民间自觉的公益事业。在市政、城管作为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主导部门的同时,还需要有教育、环保、住建等部门的合理分工和积极配合。也希望我的认识能够取得更多的认同,让我们在垃圾分类工作上少走弯路,早日脱离目前的困境。

《现代物业》:深圳市盐田区是德立信的“互联网+垃圾分类”试点,目前居民对其反应如何?居民如何参与到“互联网+垃圾分类”中?

夏三省:我们很难从数据的角度统计目前居民对“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态度,但是从居民的参与度以及我们可见的效果来看,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模式也具有一定优势。

居民是否参与“互联网+垃圾分类”工作取决于几个因素:

第一,居民的认知程度。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宣传以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措施,能够帮助居民建立垃圾分类的认知。

第二,有了思想认识,要看居民的行为能否跟上他的认知程度。只有居民自己有行动,加上我们对垃圾分类系统工程的整体化建设,才能保障居民的参与。举个例子,居民表示愿意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前提是小区内要配有垃圾分类容器;垃圾分类后,还要有一个持续化的管理。在居民参与过程中,要对居民的参与情况做记录,甚至可以设计一些奖惩措施,鼓励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垃圾强制分类,统一指导思想是首要

小区居民参加垃圾分类知识培训

第三,后续的执行管理以及后端分拣处理必须真实,有说服力。像过去居民有一些质疑:有分类容器,有参与登记,也有奖惩制度,但我们辛苦分类后,分类完的垃圾又回到“大杂烩”状态,垃圾分类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垃圾分类企业的社会价值在哪里?因此,垃圾后端处理很重要,只有真实、有说服力的垃圾分类工作才能获得居民的认可,他才会持续参与。

居民能否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企业将系统的工作做好,居民才能真心实意支持垃圾分类。

《现代物业》:在社区推广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

夏三省:确实有多方面的原因能够决定垃圾分类工作的成败,最大的难题是系统化的监测。

首先,在前期我们也做过一些摸索,要明确,从本质上讲,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是一项“软工程”,一项以“人”为对象、以人的意识和行为规范为标的的工作。 因此,与配套政策和持续管理脱节的容器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它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且不是一蹴而就的。

其次,作为垃圾分类企业,我们意识到,要真正将垃圾分类系统运行好、管理好很难,这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的配合,也需要社会企业相互协作,以及居民、公益组织等各方面共同的力量推动这项工作。

《现代物业》:是否会针对小区内使用垃圾桶较多的群体(老年人、家庭主妇等)进行相关使用功能培训?

夏三省:会。在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启动初期,我们会安排专人对社区居民做一至三个月的辅导工作。其实我认为,当前的“智能”就是比工业革命时代的机械化更简单的东西,即“傻瓜式的自动化”。我们的智能设备的设计理念也是基于此认识,旨在让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儿童都能够一学就会,操作简单。

垃圾强制分类,统一指导思想是首要

讲解员示范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

《现代物业》:垃圾分类常用的“两分类、三分类或四分类”的分类方式存在分类方式抽象,导致居民投放困惑。德立信的“互联网+”垃圾分类智能设备可以实现哪些垃圾分类功能?有哪些要求和标准?智能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夏三省:德立信的垃圾分类智能模式是在“有害垃圾”、“有机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这四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分类,将可回收物明确地分装不同的容器内,比如玻璃、塑料、金属、纸类这四类。我们在可回收的容器上分别标注主要物品名称,给垃圾实行“实名制”,让投放变得一目了然,有助于解决居民不知如何投放的困扰,提高分类准确率。

垃圾强制分类,统一指导思想是首要

每个回收桶上都清楚标明垃圾种类,易于识别。

同时,我们在盐田区试点小区投放了带有显示屏、称重仪、洗手池、分类指引的智能垃圾桶。小区居民通过输入个人数字代码或个人指纹信息的方式登录,将垃圾称重后投入相应类别的垃圾桶中。举个例子,居民注册后就拥有了个人账号,下次投放垃圾时,居民登录后只需点击相关物品名称,把物品放在称重器上,计重数据会即时反馈到大数据平台与居民手机客户端,作为奖励依据,并成为后期分析垃圾投放规律和变化的基础数据。

《现代物业》:德立信目前在深圳盐田区开展的智能垃圾分类工作中,怎样与物业管理企业合作?采用何种方式合作?

夏三省:目前我们所做的垃圾分类基本模式是政府购买服务,即政府城管部门通过公开招标购买我们的服务,由我们到小区里做垃圾分类工作。目前物管公司主要做协调配合工作。

《现代物业》:您认为,物业管理企业在智慧垃圾分类工作中怎样发挥作用?

夏三省:我认为,从长远来看,未来垃圾分类的义务可能要逐步转移到物管单位、居民、物业管理委员会(业委会)等方面。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垃圾分类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可能会在垃圾分类初期阶段维持一定的时间,但当居民的垃圾分类思想意识趋于成熟后,未来垃圾分类应该是由物管公司来做。

垃圾强制分类,统一指导思想是首要

居民排队领取垃圾分类指导画册并实际操作

目前我们也有一些相关的尝试,并且与物管公司找到了共同的利益点,物管企业在未来垃圾分类工作中应该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明白的重要一点是,垃圾分类对物管公司来说并不是负担,相反,其实未来垃圾分类是帮助物管公司改变经营模式,提升管理效益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对于降低物业管理成本,提升物业管理品质大有帮助。

举例来说,我们现在在跟一个容纳1000多户、5个单元的物业小区合作,为小区在一楼配置三套垃圾分类容器。在该小区开盘时就实行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免去楼层垃圾桶以及单元垃圾桶的设置,在垃圾容器上就可以节省一部分资金。更重要的是,该小区管理人员也无需每天收集每层楼的垃圾,节省了人工成本。一个月能够节省的人工投入以及设备容器的损耗应该在1.2万元以上。

在与物管公司的合作中,我们会指导物管公司做垃圾分类,不仅能够更好地管理小区环境卫生,也降低了物业管理成本。

《现代物业》:对于垃圾回收桶的设置是否重新进行设计安装?对垃圾桶的设计安装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夏三省:由德立信研发生产的“互联网+垃圾分类”智能设备对于安装没有特殊条件,原则上是在300-500户居民的住宅区会设置垃圾分类设备点,满足有水有电的要求即可。

《现代物业》:智能垃圾桶改变了垃圾收集或转运的哪些过程?垃圾分类减量是如何实现的?

夏三省:首先,在收运的过程中,我们较以往收运的分工更细分,其他垃圾仍由垃圾收运企业继续收运,厨余垃圾是单独收运,有害垃圾与可回收垃圾也由专用车辆收运。盐田区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都被统一运至盐田区垃圾废弃物循环利用教育基地进行处理。在循环基地,还有一个将厨余垃圾变废为宝的处理厂。这些做法较之过去的环卫收运企业来说有一些行为的改善,解决了厨余垃圾收运过程气味大的问题。

其次,通过智能垃圾桶分类的垃圾处理更健康。有害垃圾已经从原来的生活垃圾中分离出,其他垃圾的处理无论是填埋还是焚烧,都降低了有害性,减少了对环境污染。

垃圾分类减量主要体现在低值可回收,这是通过源头细分实现的。低值可回收物是垃圾分类减量的基本手段,因为高值可回收部分的垃圾已经在前期分类并实现资源化,比如被拾荒者捡拾收集拿去卖了,因此高值可回收物原本就没有进行填埋和焚烧。减量是针对原本没有分类回收的玻璃、塑料、大件垃圾等一些原本渠道没有人愿意回收,资源化较困难的可回收物进行充分分类,进行规模化的资源化处理。

德立信公司的员工每天在循环基地对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进行精细分拣:有害垃圾被细分为药品、电池、灯管灯泡;大件垃圾,例如家具,在循环基地被拆解,家具上的金属、玻璃、海绵、木料、织物都被分开。可回收物中的玻璃被细分为四类,织物中的冬衣挑出交给民政部门用于捐献,其余织物则将被纤维化处理。

《现代物业》:对于居民而言,垃圾分类的困惑之一是“分类完的垃圾又回到‘大杂烩’状态。”德立信采用哪些智能化手段保障分类后垃圾的收集工作得到精细化管理?对分类后的垃圾怎样进行分拣处理?是否有相应的末端处理系统?

夏三省:首先,垃圾分类收运有一个硬件方面的安排。比如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都是由专用车辆收运,让居民对垃圾分类收运有直观感受。 其次,垃圾分类收运也受到了政府的监督和管理。德立信设有大数据平台,每辆收运车辆都装有GPS,一切垃圾收运管理行为都是在政府的监管之下进行。

关于垃圾分类的思路方向,我们主要是以“源头分类为主,后端分拣为辅”。前端居民已经自觉细分,垃圾分类收集后就成为单纯的批量处理问题。关于后端处理,部分垃圾可直接资源化,但大部分垃圾还是交由专业化处理工厂处理。

《现代物业》:目前智能垃圾分类在其他项目开展的情况如何?

夏三省:目前盐田区是整个深圳市垃圾分类的试点区、示范区,除此之外,我们在其他6个区都已经开始了试点。我们在珠海市也刚刚中标,已经开始做垃圾分类试点。同时,我们在河南省郑州市也有一个合作伙伴,共同推广智能垃圾分类模式。

《现代物业》: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在《方案》中提出垃圾分类的基本原则是“鼓励为主,强制为辅”。对于小区居民,鼓励激励方式参与度较低。德立信在此方面是否有解决办法?对居民是否设置一定奖励回馈机制?奖励回馈机制设置的标准是什么?

夏三省:肯定要有这样一个奖励或者是鼓励机制。从物质奖励标准来看,我们制定的居民垃圾分类奖励措施是平均每月给居民一定金额标准的物质鼓励。由于目前是政府整体购买服务,在预算中就有这笔奖品的费用,因此奖励费用是由政府出。另一做法是精神方面的表扬。两者结合,为居民主动参与提供了较强的吸引力和促进力。

说到强制垃圾分类,当很多地方都提出强制分类的同时却没想清楚我们凭什么强制,强制对象是谁?虽是以“鼓励为主,强制为辅”,但真的要去强制的话,就涉及一个数据的问题。因此,垃圾分类的智能模式是未来实行强制分类的根本保障。只有智能模式才能反映出具体的参与信息,提供精准的量化管理;只有有了数据基础,我们才能实行强制。

我们的“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的垃圾分类操作管理系统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是物业小区现场的垃圾分类容器以及部分物联网智能设备;第二是居民手机客户端,通过客户端,居民可以即时了解到垃圾投放的得分记录以及积分情况,数据的直观展示也是对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初步肯定和认识;第三是大数据平台,公司的运营管理方以及政府监管方都可以通过后台清晰了解到在管区域的垃圾分类具体情况和参与者信息。这三个部分为我们的综合管理以及相关的强制垃圾分类要求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

《现代物业》: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开展的智慧垃圾分类工作中,各个地区和各个企业有自己的积分反馈机制,您认为在进行强制推广垃圾分类过程中是否有必要建立统一的反馈机制?

夏三省:我认为,由于不同的地方思想上的认识是不一样的,要建立统一的反馈机制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政策和标准,目前恐怕还做不到。因为我国的垃圾分类还处于初级阶段,多地的垃圾分类模式、分类标准、运营管理模式、政府机制等都不相同。只有垃圾分类经过几年的市场化培育和发展,形成一个或几个较公认的标准,那时才能建立起统一的反馈机制。

原载于《现代物业·新业主》2017年11期/总第407期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媒体专栏 申请+

现代物业杂志

《现代物业》杂志是全球物业管理、设施管理中文独立传媒,中国物业管理、设施管理领域的专业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