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加拿大牛津地产集团(Oxford Properties),是一个拥有2,000多人的全球一体化地产运营团队,致力于利用技术和一流的运营吸引客户,并提供卓越的服务和体验。集团目前在全球管理总计410亿美元的资产,类型包括写字楼、酒店、零售、住宅、产业园等。
牛津地产集团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购置、建造和管理最好的地产。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把舒适、环境、能源等所有智能建筑相关的元素集合在一起,进行平台化的开发。
到底什么是建筑智能化?根据大家公认的定义,智能建筑就是楼宇、技术、控制系统的整合。这些系统包括楼宇自动化、人身安全、电信、用户系统、设施管理系统等,它们会改变我们管理资产的方式。过去,这些系统都是各自独立的,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比如电脑和空调、电梯之间就没有任何关联。但是有了智能化的系统之后,所有独立的系统都可以被连接到一个大的平台上,不同的系统之间也是互联的。这样一来,资产便很容易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从“数据”到“设计”
关于智能建筑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万物互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联网”。写字楼里的互联设备将实现指数级增长。每一个设备系统都是互联的,一切信息都可以被寻址。于是,信息的复杂程度也会更高。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如果不努力跟上潮流,我们就会落后。我们必须找到合适的方法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让这些数据为我们所用。
第二,数据扩散。数据无处不在,但只有当人们去利用它的时候,它才能产生价值。建筑业主现在能够看到比以往更多的数据点,可以通过连接、集成、处理和过滤,让数据有使用的可能性。现在有不少大楼拥有数据,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并没有把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好的方式去接触数据、使用数据。只有当大数据在我们实际的使用环境当中得到应用,所有的系统和设备都整合在一起,楼宇才可能真正实现智能化。
第三,建筑功能统一标准和解锁新技术的愿望。以前我们常说的是“数据”,未来我们谈论得更多的可能是“设计”。支持集成的网络将会成为一个常态;富有远见的建筑业主会专注于探寻新的机会,以降低成本、增长经验和利用数据;外部环境会发生变化,每一个人都会越来越依赖于数据的收集;我们需要围绕不同的应用整合外部力量,并根据用户给出的大量数据,作出正确的决策。
第四,实现智能建筑周期,以改善建筑物。智能建筑物将会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租户的使用体验。它会把一种未来感的生活方式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丰富。我们会基于现有的机会选择并采取行动,让所有的技术都变得有用。行动驱动效率,不久以后,新的机会就将会出现。
未来,我们的客户将能够通过一个平板电脑享受所有的功能,包括移动通信、视频、云技术、物联网、大数据、数据分析以及新的应用程序等。
一个愿景:实现资产的互联智能化
牛津地产集团在显赫地段拥有引人注目的资产以及高出租率,但是当时还没有明确地把物联网与资产联系在一起。在参加2012年首届IBCon训练营期间,我见识到了技术变革的力量,进而明确了为牛津地产设立的愿景:我希望将智能化技术整合到我们的资产里,让我们的房地产变成互联智能的房地产;我也希望与更多的公司进行交流,向他们学习新的技术来推进我们的项目。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设计怎样的方法来实现每一项功能。这就好比我们要去北京的东部,如果我们一直走,可能会走到大海。但实际上,除了行走还可以通过一种更高效的方式到达目的地。所以,我们也应该思考更多的解决方法,并通过技术的助力,让我们的项目变得更加高效。
基于以上构想,我们逐渐确立了自己的价值定位:
第一,我们要利用技术来满足当前以及未来租户的需求。
第二,我们要利用技术提供有助于挽留和吸引租户的差异化体验。
第三,通过让我们的资产更加高效地运作,构建和维护能够保留功能和价值的系统。
第四,维护我们的物理环境,让我们的建筑物符合支付高昂租金的租户的期望。
第五,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消除导致运营效率低下的因素。
第六,随着未来服务的增加,不断提高租金,以此创造新的机会以获得增量收入。
在此基础上,我们制订了智能与互联战略: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利用技术和一流的运营来吸引客户,提供卓越的服务和体验。于是我们整合运用所有的资源,来推进这方面的工作。
若干案例: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正在向哪些方面发展?我将分享牛津地产集团的几个案例,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借鉴:
其中一个项目,是多伦多的写字楼。它拥有完全自动化的系统,能够实现自定义的租户控制以及业主与租户间之间的反馈回路,每一个租户都可以和大楼的空间进行互动。可以预料的是,在新的技术加入之后,员工的满意度、工作效率及幸福指数都将获得提升。
另外一个项目是“水上乐园 3”(Water Park Place 3),项目中所有系统和设备都被整合到光纤骨干网上;建筑状况和指标的实时数据可视化;还有自动故障检测功能,可以识别和标记低效区域。
还有一个项目叫做“100阿德莱德”(100 Adelaide),它拥有非常智能化的系统,可以实现办公空间的个性化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促进每一个员工的健康;有自动识别租户的功能,有助于布置工作区;丰富的功能不仅能够打动客户,还能展现专业性。
“30 湾”(30 Bay)这个项目,可以提供一些关于零售类别地产的经验。它有动态位置识别功能,可以定制办公空间并且实现空间的高效利用;通过手机App,授权用户携带智能手机靠近房门时,门锁自动打开。未来,我们可以用手机来操控整个系统,这种技术目前已经在测试中了。
无线短距离通信技术可让设施使用者轻松控制室内各种电气设备利用数据信息完成对故障的检测与诊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我们有一套故障检测系统,可以让人们随时获知大楼的运转效率。当效率不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立即做出一些改变,排除故障,减少相关影响。有了这样一个系统,整栋大楼的能耗将会下降,能源效率就会更高。另外,它还会显示出一些改进的机会,这些机会可以帮助我们优化系统、创造更多的节余,最终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利润,引领我们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如果你的环境更好,房租就可以上升,我们就可以获得更加充足的资源,用来改善环境和减少运营成本,然后进一步提升租金。
零售产业是牛津地产集团一个主要的投资类别。那么,未来的购物中心会是什么样子呢?我认为,可能会向这些方面发展:
·以服务、餐饮为重点;
·注重体验;
·无需排队付款或办理退订手续,采用自动扣费的支付方式;
·有视频和娱乐设施;
·有传感器、仪表和海量数据;
·密切地与电子商务相结合;
·有奢侈品以及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商品和服务,当你走进一家商场,就有人自动告诉你:上次你买了这些东西,这次你还有什么新的需要吗?
在零售领域激活智能化资产,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成本并改善用户体验。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技术工具,比如基于位置的分析,能够更准确地跟踪顾客流和停留时间。这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定义和分类顾客,为之提供精确的、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进而提升顾客忠诚度。传感器、仪表和数据是物联网的基础,可以帮我们控制设备和优化资产管理,从而降低总体运营成本。更多可视化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实时查看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让员工能够更加有效地在移动平台上采取行动。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运用系统有效的零售分析方法,整合信息,诊断出问题症结的所在,合理预测效果,找到优化运营的途径。
牛津地产集团的运营经验:有远见、重教育、善规划
通过总结牛津地产集团多年的运营经验,我们学习到了很多:
第一,必须要有远见,要知道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技术变革的成本非常高,我们不可能随便推倒重来。所以如果想用技术推动变革,预设的目标一定要尽可能明确。运营效率的提高和用户体验的改进,可以通过政策、可视化和标准控制来实现;在实现过程中,技术可以为整个运营流程的开放性、融合性和规范化提供支持,进而实现更高效的运营,获得新的机会。
第二,重视教育和培训。
如今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共享,但我们不能总是从第三方获取信息。我们必须有自己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并尽可能将所有的信息系统整合在一起。这时候,教育和培训能为我们提供很大的帮助。我们内部的交流是不是足够充分,是不是有共同的价值目标,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我们有一个为员工准备的组织工具包,包括初始教育、构建数字知识基础、优化处理、执行与体验等内容,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培训办法。我们会花很长时间来告诉员工: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会不断地重复,也会问他们很多问题,看他们是不是真正理解了。最终我们要帮助员工确定他们的愿景,找到合适的工具帮助他们完成工作。
另外,我们也常常需要和供应商、合作伙伴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讨论,讨论成熟之后再规划执行;试验项目启动以后,一般需要再次进行研究;我们还会做大量的咨询工作,和公司所有的高层人员一起开会,分析数据,讨论项目细节……这些工作的重点其实都在于协调。协调组织好一个工作系统,也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
第三,关于新建筑和既有建筑的一些认知。
新建筑非常简单,一般在开始设计的时候就会使用新技术了。但是对于既有建筑来说,可能就要更新相关系统。
有一些综合性的建筑——比如在建筑里既有酒店又有办公室和停车场,环境本身非常复杂,所以就需要使用一些整合性的技术。我相信在北京有很多这样的建筑,比如CCTV大楼,里面有工作室、有办公室,而且它是CBD里面的一个文化象征。它的环境相对复杂,一定也运用了非常复杂的设计和技术。
如央视大楼一般复杂的建筑,在规划设计时就需要考虑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而选取合适的技术应用需要强调的是,在规划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到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比如管理标准、采购指南、施工指南等,都是一开始就要考虑到的,而不是留到最后再去考虑。
如果我们在建筑规划早期就把一些必要的系统引进来,以后的运营工作就会越做越好。如果我们的计划能够尽可能早地得到执行,执行的效果也会非常好。但是,如果我们把项目做完之后再考虑这些问题,效率是一定会变低的,因为到那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它缺少相关系统支持一些必要的改进,于是要花更多的钱去解决未来的问题。
当下的焦点: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技术?
有哪些问题是今天行业内关注的焦点,也是我们在对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提前考虑的呢?主要包括:效率、数据、可视化、传感器、定位系统、大规模个性化制定、智能照明控制、WiFi数据连接、智能清扫、虚拟访问、机器人、移动终端及视频、需求回应机制、社交无线网络、奖励与忠实度、地理围栏、交叉销售等。
我们已经有很多类型的技术可以在实际中应用,比如在拉斯维加斯有机器人负责安全,还有很多地方使用机器人进行清扫、安检等工作。这样一来,人们就不用把时间浪费在比较无聊的清洁上,而是可以把精力放在更值得关注的工作上面,做出更大的贡献。此外,我们还有地理围栏,可以辨别客户在什么位置、是否跨出安全区域,这样就可以保证客户的安全。有了这些技术支持,当我们再进行相关服务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完全不同的资源和渠道了。
关于变革,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如果你在考虑改变你的资产管理方式,那么你可能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增强对自我的教育,提升认知高度。
第二,要去倾听、观察、与他人交谈,记得多问问题。
第三,评估你的竞争环境,评估事件的紧急性。多去看看平台上哪些问题是最吸引人的,比如能源问题。一定要清楚自己所在的环境,再去思索技术能够如何帮助你。
第四,要获取帮助。需要帮助的时候,千万不要拒绝别人帮你,因为有很多人、很多平台拥有先进技术,要让他们成为你的导航员。
第五,制订未来愿景,使其适应社会需求。你必须要知道自己的愿景,才能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怎么做。如果没有清晰的愿景,任何技术可能都没有办法帮你达到你想要的目标,而且会浪费很多钱。
第六,一定要找到盟友。如果你打算花10万美元来买一个软件,最好有一个内部人士支持你,并且清楚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找不到任何内部盟友,你可以试着找一些外部盟友。
第七,制订具体目标,这个目标要足够现实。因为技术本身是昂贵的,所以你的目标要非常具体,而且非常现实。有很多技术可以帮你,但是你要盈利,所以不能随便花钱。
第八,评估自己组织的需求以及能力。
第九,评估你的建筑系统准备情况。有一些运营商非常厉害,但是他们在进行改变的时候根本没有准备好。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时候进行改变,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在进行评估的时候,要做到客观平等,也可以使用一些技术化的手段去获取尽可能全面的信息。
与此同时,别忘了使用结构化的方法、制订战术、与有信誉的组织合作、进行试点,并且要准备好接受迅速到来的失败。
成功的变革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要顺利地进行智能化的技术变革,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条件:
第一,愿景、承诺和协调。这一点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对于企业来讲,赚钱是根本。企业可能对运营非常熟悉,但是对技术却不一定了解,所以当两者放在一起的时候,必须要认真全面地进行协调。
第二,教育、意识和培训。我们必须花时间对企业的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而且要想培训切实有用,我们就必须要亲自加入其中。
第三,要有足够的金钱。
第四,网络标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很多信息都是不安全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
第五,供应商、设计师、顾问。当人们使用了我们建设好的系统,可能有人会盗窃系统里面的信息或者做一些其他不好的事情。我们需要监测系统运行的过程并处理风险。
第六,托管网络服务。
第七,系统、人员和流程。
第八,项目管理与整合。
第九,有益的环境。
第十,有意义的应用。
十一,触发条件,以及合理的投资回报率。
十二,信任活跃的用户和供应商。一定要找到一个可信赖的供应商,比如思科(Cisco)售卖的是技术,如果你和他们建立合作,会让你的解决方案增值。
十三,有意愿的租户和住户。
总而言之,当我们要实施变革,我们必须明确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对自己的旅程进行详尽的规划,并且要有意愿进行足够的投资。
关于作者:
拉克兰·麦奎利(Lachlan MacQuarrie)为加拿大牛津地产集团副总裁。
原载于《现代物业·设施管理》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