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物业之家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关注 > 正文

探索社区管理模式 乐光农场管理走上正轨

2010-05-03 04:20 来源:iwuye.com 阅读:人评论

A-A+

海南视窗5月2日讯(PM86.COM报道):乐光农场合并重组后,针对农场社区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模式,探索出一条“机构健全,组织严密,制度落实,管理有序,服务到位,措施完善,居民自治,共建和谐的新路子。近日,农垦总局在该场召开现场会,推广他们的经验。该场的主要做法是:

一、社企组织架构清晰化。一是建立社区四级管理的组织架构。农场设立社区管理办公室,三个分场各设一个社区办事处,每个社区办事处下设4—5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设立7—12个居民小组。将农场社区整合为三个社区办事处,配备干部12名;14个居委会,配备干部38名;114个居民小组,选举产生114名居民小组长。居委会为农场的副科级单位,担负着完成社区管理委员会及其工作机构下达的行政、社区管理等各项任务,从而解决了管理横不到边、纵不到底的“死角”问题,使社区的管理延伸到了农场的每个角落。

二、社区经营管理规范化。该场积极推行规范化管理,在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等方面,分别制定《乐光农场经营管理方案》、《乐光农场重特大安全事故应防急处理预案》、《乐光关于农场2009年安全生产实施方案》。《乐光农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建设实施方案》、《乐光农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追究制》等。农场主要领导与各责任单位签订综治、安全、计生等责任书,通过制度来规范农场各项工作。

三、为民办事人性化。该场在总部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和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在二、三分场分别设立了便民服务站和困难职工帮扶站,要求各部门工作人员对来访办事人员要做到“一杯茶、一句话”暖人心。同时积极争取省农垦总局帮扶中心的支持和广泛发动全场职工及动员社会各界捐款,帮助贫困职工。从而解决了职工办事路远、办事难,特别是看病难、药费报销难等问题。

四、直属单位市场化。一是物业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将三个分场物业管理站推向市场,物业管理实行有偿服务。二是将原来三个农场医院重组为三个分院。实行定人员、定费用、院长负责的经营管理办法。三是把幼儿园推向市场,由公办改为民营。四是对二分场和三分场招待所实行招标承包经营,采取“定就业人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缴五项保险、上缴承包费”的经营办法。五是对基建队工人实行自缴“五费”的办法。将直属单位推向市场,该场每年增收节支108.68万元。

五、四方联席会议制度化。该场和千家镇、海胶集团乐光分公司、农垦保安服务总公司乐东分公司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规定每月第一周召开一次会议,联席四方轮流主持会议,每次会议都要签订协议,形成共识,达成谅解。解决了农场与地方乡镇、兄弟单位互不隶属,垂直管理,独立运作,难以协调的难题,实现联席各方共同发展和场乡经济互利共赢。

六是难侨组织社会化。该场加强对侨务工作的组织领导,设立了侨务办公室,成立国营乐光农场华侨联合会,组建侨民信得过的领导班子,并在侨联内部成立宣传、维稳、基建、质量监督、经济监督5个工作小组,充分发挥侨联的独特作用,做到侨民内部的事,都交给侨联出面解决。同时帮助侨联成立乐侨工程队,加大改善民生工程力度,优先解决难侨子女就业,大力扶持难侨发展自营经济,不断使侨联工作走向侨人管侨、侨人富侨的自我管理之路。

七、党建管理覆盖化。成立居委会后,该场对基层党组织进行重新整合,成立13个居委会党支部,设立了22个党小组。明确了农场与分公司党员组织关系的归属、居委会党支部与党小组设置原则,即原则上按每个居委会设立一个党支部,以原农场行政建制为单位设立党小组,每个党小组必须有3名常驻党员以上。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农场有党员的地方都建立了党组织,使党组织覆盖社区每个角落。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