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无关
自3月14日起,扬州市物管中心集体搬迁到文昌中路20号文昌国际大厦1楼办公大厅,至此,物管中心结束了办公室封闭办公模式,全体工作人员走出“围墙”,守候在大厅内为市民服务,拉开我市物业“管理”向“服务”转型序幕。
1、办公环境公开,办公内容透明
搬迁之前,物管中心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作方式遵循以往,全体人员都在办公室内办公,矮矮的“围墙”无形中拉远了行业主管者与市民间的距离,让市民有事不敢找、不易找;现在工作人员进到台前,与市民面对面交流;整齐明确的职责划分区域,让市民一目了然,准确找到问题解决人。
与此同时,对于物业行业主管部门平时所做工作,以前办公室办公模式,让市民充满“幻想”;如今,到了台前,物管中心全体人员的工作日常受市民监督,工作内容真实、公开、透明,既满足了市民的好奇,也无形中给全体工作人员带来驱动力,力求工作程序更规范、工作态度更积极。
2、与“兄弟”部门深度融合,贯通一体为市民服务
市民在买房过程中,如想顺利入住,维修资金归集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物管中心搬迁之前,跟房地产开发有关的资金监管、测绘、物业企业资质办理等业务均在文昌国际大厦一楼办公大厅,而属于物管中心的资金归集职能却“缺席”其中,不少市民需跑两地办理相关业务,走完房产有关流程。
现在,物管中心搬至大厅后,维修资金监管、使用业务终于和“大部队”合流,在同一办事大厅,省去市民多次跑腿的时间,与“兄弟”部门融合,形成一个整体为市民带来方便,提高群众满意度。
另外,距离近了,相关业务人员的心更近了,闲暇时,大家可以共同探讨业务创新点、突破口,为如何节约市民办理时间、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等方面献言献计,将管理经验付诸实践,用理想服务回馈市民需求。
3、问题高效释疑,矛盾有效解决
我市物业管理行业从1994年开始兴起,22年间虽得到高速发展,但因许多市民长期以来对物业行业缺少关注,因此在该方面存在不少知识和意识上的漏洞,遇到棘手问题自行解决有些困难,只能通过在寄语市长等渠道投诉或提问,存在解决问题的时间差。
而现在,协调矛盾的工作人员从办公室坐进大厅,市民如有物业相关疑难问题或者矛盾,可以直接到大厅处理,当场得到反馈,不用再苦苦守候在电脑前,等待回复。高效、便捷的解决渠道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市民认为主管部门办事不力的误解,让双方的关系更加融洽。(扬州物业网尹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