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已大结局,81集漫长的剧集犹如让观众也跟着进行了一段长跑,极具鲜明个性的人物和扣人心弦的情节也让人大呼过瘾,只是有网友评论,最后的结局,芈月一下子变成了白头,也过于“仓促”了些。《芈月传》主要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政治家芈月极为曲折传奇的人生故事,剧中有政治和权谋、有爱情和亲情、有现实和纷争等等,而剧中的赢稷和嬴荡的不同境遇是让我感触很深。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儿女,虽然话极端了一些,但是也是有些许道理在的。“言传身教”,父母是儿女最好的老师。在《芈月传》中,赢稷和赢荡拥有同一个父亲,却有着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母亲。
芈月,从小命途坎坷,但性格善良、坚强,她教育赢稷诗书礼乐,培养其独立思考、大胆决策的能力。秦王赢驷过世后,母子流落燕国为质,觐见燕王时,尽管寒意袭人,但芈月“端然而立,仪态丝毫不乱”,赢稷见母亲如此,也忍着寒冷“昂首前行”。即使有侍女送上暖手炉,他也礼貌拒绝,因为“不敢在君前失仪”。坚毅的母亲成为赢稷学习的榜样。
芈姝,从小无忧无虑,认为自己是楚国嫡公主,是秦国名正言顺的王后,骄傲自满,认定自己的儿子必须是太子和未来大王,明知道嬴荡跋扈不羁,任性妄为,经常玩弄下人,却视若不见,一味袒护,每次嬴荡闯祸,芈姝便说:“孩子还小,大了就好了。”尽管芈月曾好心提醒芈姝嬴荡身上有戾气,芈姝却认为芈月挑事,根本不予理睬。嬴荡空有一身蛮力,遇事毫无主见,人云亦云,急功近利,最终因举鼎而亡,悲惨收场。
当今社会,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成员结构基本上是三代人。孩子都成为长辈的掌上明珠,甚至对孩子的宠爱超越了极限。在生活中,不是孩子听家长的话,而是家长听孩子的话,孩子说的必须顺从,要什么就买什么。但是,这样对孩子是不是真的好?
有一次坐公交车,听到几个人在谈论村上一户人家的孩子,“那个小孩子不得了的,听说一双鞋好几百,一百以下的从来不穿。”“听说他一生气,家里都跟遭了强盗一样乱七八糟。”“现在的小孩子都难管了,打不得骂不得,都是心肝宝贝。”“他妈妈骂他一句,奶奶就反过来骂媳妇的。”“那么就难怪了咯,太宠了!”……
在生活中,我的婆婆并不会因为我教孩子(辰宝)而指责我,但是对孙儿也难免宠爱。在家里,婆婆时常是辰宝的救命稻草,辰宝挨骂了就会想方设法找奶奶。才三岁的辰宝有时挨骂后还不忘搞怪,一本正经对我们说:“我生气了,我不喜欢你了。”让人好笑的同时,也不免让人有些担心。有时我也不免要去反省,比如有一次,孩子把积木随意丢在地上,我叫了几次,孩子都不愿意把积木捡起来收拾好,后来我就自己收拾了。之后我觉得自己的行为是不恰当的,孩子知道你最终会帮忙捡起,自然是不会主动去收拾的。
古有“孟母三迁”、“画荻教子”等,父母的言行和孩子的个性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个人成长。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作为父母,应严于律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孩子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