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众多,丢三落四的学生也多,小到钥匙、信用卡,大到钱包、手机、笔记本。在扬州大学,有这样一群保洁员,7年来,她们将捡到的近两千件物品全部物归原主;并且,通过制表格、建QQ群等方法,常能精准找到失主。
1
7年时间
把近2000件失物物归原主
“这学期才两个多月,就已经捡到50多件失物了,绝大多数是手机、钱包。”昨天,在办公室,扬州大学荷花池校区保洁员李翠云翻开自己的“失物招领登记”手册,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失物信息。
“有时候一天就能捡到四五部手机。”在部分记录旁,还有李翠云作的一些备注,如“苹果5S”“现金多”“贵重”等字样,“提醒自己一定要赶紧联系到丢东西的孩子,怕他们着急。”李翠云说。
根据手册,记者大致算了一下,李翠云工作的7年时间内,她和同事一起,共捡到近2000件物品,并全部物归原主。
“前段时间还捡到过一台iPad。”李翠云指着册子上的记录——“10月22日,平板电脑。”“是保洁员俞阿姨捡到的,感觉到东西贵重,她立马放下手里的工作跑到我办公室。”李翠云回忆道,“我登记后就把东西锁在抽屉里,发通知,一直等着失主来。”
5天后,园艺植物与保护学院的黄同学跑到了李翠云办公室,自称是失主。经过当面确认型号、解密后,李翠云才放心地将iPad物归原主。“小伙子不愿意当场拿走,说再等等,我也纳闷儿。”李翠云说。第二天,黄同学带着一面锦旗再次找到李翠云,对阿姨们表示感谢后,才领走了自己的iPad。
2
最贵重一笔
教室里捡到7000元班费
李翠云主要负责扬州大学荷花池校区教学主楼的清洁工作,主楼有96间教室、办公室和车库,全靠12名保洁员打扫卫生,她是站长。每逢上课间隙,保洁阿姨们就会挨个到教室打扫。清扫一个桌洞要弯一次腰,而每间教室都有近70张桌子,每天至少打扫三次,记者算了一下,保洁阿姨们每人每天至少弯腰1600次。也正是在反反复复的弯腰过程中,不少“迷糊学生”遗忘的手机、钱包被她们发现了。
“孩子们总是忘东忘西,每次捡到他们丢失的贵重物品,他们着急,我也着急啊。”在一旁打扫卫生的保洁员俞富云手握沾着水的拖把,说到“捡东西”这事忍不住发了声。“曾有个学生丢失了7000多元的班费,却浑然不知。”李翠云表示,很多学生在丢失财物后毫无意识,“我们打电话过去问‘你丢东西没有’,他还迷迷糊糊说没有,太粗心了。”
3
她们很“机智”
为寻失主建立QQ群
“每次捡到失物,我会先翻一下课表,看是哪个学院在这边上课,然后联系相关学院团委。”李翠云手指办公桌上的足有6厘米厚的班级课表,笑着说,它已成为自己寻找失主的第一法宝。
如果常规办法找不到,李翠云还有诀窍。绝大多数手机都设有密码,解不了锁,看不到里面的信息,“有时候,我就把手机卡取下来放到自己手机里面,通过联系人找到失主。”有几次她就是这样找到了失主,“我打给孩子的父母,让他们联系子女来取手机。”李翠云说,当失主来到物管站时,直夸自己“机智”。
在教学楼上课的学生分散在三个校区,“我要是捡到该校区同学的东西,就很方便,直接送到学院办公室。”李翠云说道,但有的学院由于跨校区,比较远,她就通过网络“送”。
记者这才了解到,虽然李翠云年龄不小,但却是个资深网民,“我的QQ一直电脑手机同时在线,和各个学院团委老师都有QQ联系,这样方便多了。”现在,不必翻册子,李翠云就能知道任一学院的团委老师是谁,“每次我都会跟老师们开玩笑,我又来骚扰你们啦。”对于繁杂的失物招领工作,李翠云不觉得是麻烦事,“学生找不到东西才麻烦呢。”
在教学楼的一楼大厅,李翠云还设立了自己的“阿姨招领台”以及“失物招领栏”。“像一卡通、钥匙之类的失物我一般会放在招领台上,路过的学生能看到。”李翠云还会经常发放失物招领通知贴于宣传栏上,“孩子们上下课都能看到,可以互相提个醒,便于寻找失主。”
4
外号“老干妈”
学生结婚还记得请她喝喜酒
在和学生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李翠云也多了一群“朋友”,有的学生经过物管站找到失物和阿姨结缘,有的则是宿舍物品报修时,和李阿姨聊上一会儿天,也有长期在自习教室看书的学生。
“好多孩子背井离乡来这读书,备战考研的时候真是辛苦,我看了也心疼。”李翠云的办公室离考研教室不远,偶尔会进去几趟给学生们送些小零食。有些学生看书心烦时,也会主动跑到李阿姨跟前和她聊天。李翠云有时甚至会带一些外地学生回家吃饭,她安慰思乡的孩子:“读书期间吃不到妈妈做的饭,可以尝尝阿姨的手艺。”
而在荷花池校区的大学生中,李翠云还有一个外号叫“老干妈”。“这个外号可有意思了,当初2007级有位叫施兰花的女孩子,她说喊我姐姐太年轻,喊我阿姨又不亲切。有次在路上她见到我,可能是一时不知道怎么开口,我就听到她喊:‘老干妈’,之后这个称呼就在学生里面传开了。”
“很多和我熟悉的孩子都张口闭口‘老干妈’地叫我,有人甚至直接喊我‘老妈’‘干妈’。”李翠云呵呵地笑着,“孩子们私下里就常说‘有困难找老干妈’,兰花明年初结婚,一定要我去喝喜酒,虽然好多学生已经毕业了,但她们仍时不时来扬州看我,还来我家住呢。”说到这,李翠云笑得合不拢嘴。
5
学生很感恩
锦旗感谢信送来一大堆
“拾金不昧,品德高尚”“道德高尚,乐于助人”,在李翠云的办公室,挂着两幅锦旗,“还有一些锦旗,因为时间太长,我都收起来了,这些都是今年孩子们送给我的。”李翠云说,孩子们为了表达对她的感谢,常常背着她送来锦旗,“将它们挂在办公室,一方面是激励我好好为孩子服务;另一方面,看到这些,就会想到孩子们。”
除了锦旗,在李翠云的办公室,更多的是大学生写过来的感谢信,厚厚一沓。“我也没有数过究竟有多少封,都是孩子们拿到东西后,悄悄地塞到我的办公桌上。”说起这些,李翠云一脸幸福,“这些孩子,知道感恩,你对他们好,他们心里知道。”
“阿姨们的工作不简单,每天一大早,她们就出现在教学楼里,从走廊到教室,从楼梯扶杆到洗手间马桶,阿姨们的腰就那么弯着。每当有人捡到大学生丢失的东西,都会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把失物交到李阿姨的办公室。”扬大新传院的辅导员邱倩雯说道。
“不能让孩子们着急,我们没啥文化,找不到失主,但李姐能。”采访中,保洁员顾秋贵对李翠云表示很敬佩,“有她的带领,我们工作再辛苦都不嫌累!”
小编快评
细微之处彰显美好
曾看过一则新闻,某高校毕业典礼上,一位宿管阿姨被请到台上演讲,感动了全场毕业生。那位阿姨之所以拥有那么高的人气,就在于在平时生活中,与学生们朝夕相处,成了学生最亲近的人。
同样,我们这则新闻中的这群保洁员,完全也有资格被请上毕业典礼。这不仅在于,她们7年中把近2000件失物归还给学生,更在于,她们在生活中对学生们的关爱。比如,学生毕业后结婚请老师或许很常见,而把大学里的保洁员请来喝喜酒,还真的不多见。这足以说明,在学生心里,4年大学生活里,这位保洁员对自己的影响不亚于老师、同学。
一所大学里,不光有学富五车的教授,也不光是汲取知识的场所。在这其中,每一个“小人物”也都可以对学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保洁阿姨们的拾金不昧、温情相待,也可以成为大学精神的一部分,而这种精神,对学生们来说,更容易触摸得到;这也是一种特别的言传身教,她们教给大学生们的,或许不会对他们的学业、求职有何帮助,却在一个个细微之处彰显美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
来源:扬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