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进步需要一流的物业服务企业,而一流的物业服务企业需要由优秀的员工组成。员工的本体素质、专业技能、服务意识直接决定着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以及生存、发展状况,因此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是我们所有物业服务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物业服务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物业服务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员工是企业的基石。员工是企业之本,是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没有员工对业主的服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会无从谈起。二是对员工的培养是服务的需要。精细的服务需要由优秀的员工提供,只有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技能,完善服务效能,才能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三是培养员工、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也是行业升级换代的需要。随着业主生活水平的提高,业主对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而以传统的物业服务费为主营收入的经营模式使很多物业服务企业难以为继。所以转变单一经营的思路,确立以物业服务为平台、多元化经营的产业结构势在必行。要实现这种转变,人力资源是根基,没有多元化经营意识的团队是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四是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作为企业公民,必然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物业服务企业不但要吸收社会剩余劳动力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还要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员工,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物业服务企业人力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
当前,物业服务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列问题,具体包括:一是员工综合素养亟需提升。物业管理行业目前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行业,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于2007年作的物业管理行业生存状况调查数据显示,员工的学历、职称普遍较低。二是人员流动率大。因物业服务企业目前的发展现状与社会地位,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明显低于全国社会平均工资,各企业都面临着员工流动率居高不下的困境。三是专业化人才缺失。随着城市综合体、智能建筑的大量出现,业主需求正越来越多元化,精细化服务的提供与各类专业人才缺失的矛盾显著加剧。
绿城物业的人力资源建设实践
综上所述,拥有一批优秀的员工是物业服务企业得以快速发展并化解企业面临人才短缺困境的首要条件。在此,我就绿城物业在员工培养和成长工作方面所积累的经验进行阐述,希望能为业界同行提供借鉴。
绿城一直认为培训是给予员工的最大福利,自成立以来培训工作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员工培训,将公司还原成为学校。除持续在各界开展新员工培训、专业系统培训、资格证书培训等常规培训外,公司还成立有具备办学资格的“杭州市绿城职业培训学校”,作为培训的有效支撑,除开展内部培训外,还可以向外输出培训服务,为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力量。
培养
面对项目拓展后大量的人力资源需求,公司制定了“管理人员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强化职业生涯规划;一线员工以外部招聘为主、联合办学为辅,强化入职培训”的人事政策,推进员工队伍建设。公司现有管理者(经理及以上职级)中,内部培养占83%,外部招聘为17%。
为了在快速的发展中为公司的品质提供坚实的支撑,从2009年10月起,结合三年发展规划,公司正式推行“3321人才培育工程”。即在2010-2012年三年内,确定内部新培养30名总经理储备人才、300名项目经理储备人才、200名秩序维护队长和1000名园区生活服务专员储备人才。
在干部培养上,我们重点开展总经理团队培训、项目经理团队培训。其中总经理团队培训安排了军训、岗位实训及必修课程(《公司现状及发展战略》、《绿城企业文化》、《业务拓展及谈判技巧》、《公司管控及标准化建设》、《管理者的本体建设角色》、《公司制度及风险管控》、《公司财务管理》、《卓越领导力》)。
晋升
为适应公司发展步伐,同时也为给员工成长提升空间,公司不断深化梯队建设,加快骨干员工培养和提拔。通过年轻骨干轮岗培养、项目经理资格认证、部分专业人员外部引进等措施,不断促进各单位管理层结构优化、年轻化。
储备
为紧跟公司发展步伐,储备优秀人员,公司开启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近年来,公司相继与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展专业人员培养合作,并与建设学院共建“绿城服务学院”,目前开设有智能物业管理、物业设备设施、商务物业管理等3个专业,首期招收150名学生,为公司发展储备了新鲜血液。
同时,公司还与浙江工业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共建物业管理研究所,全面研究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模式与前景,人才培养计划等。公司十分注重各一级单位的领导班子建设,实施“接力棒计划”,考察、培养青年骨干,适时提拔合适人才,以构建年龄、专业、技能结构合理,工作风格互补,经营管理理念融合的团队。
另外,为引进高学历人才,为公司的职能系统和中高层管理者做人力资源储备,公司还启动“理想计划”,重点招聘、培养浙江大学等重点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生。
关爱
我们始终坚信,员工是公司的唯一本体,“劳动者理应是劳动成果的享有者”,加强人文关怀,搭建员工发展平台,关爱员工,关注员工成长一直是各级管理者的第一要务,也是公司运营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