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物业之家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评论 > 正文

道路与梦想

2011-10-01 08:00 来源:《中国物业管理》杂志2011年第10期 人评论

A-A+

鲜花、笑脸,掌声响起,大幕拉开。等等,怎么背景板上还有一大块黑屏?怎么主席台上居然没有麦克风?——我又一次从类似的梦境中惊醒,在确认这只不过是一场梦之后,摇摇头,笑着长出了一口气。物业管理改革发展30年大会已过去整整一周了,大会在带给我欢欣鼓舞和成功喜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副产品”——那就是梦中还沉浸在紧张筹备的气氛中以及担心有所疏漏的一惊一乍。10月22日的大会虽然只有一天,可是筹备工作却不止一年。回想起围绕这盼望已久的一天所发生的许许多多的故事,我不禁感慨万千。这些故事反映了一群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人们对物业管理事业的热爱、忠诚、执着和探索,谨以此文,铭记大会筹备过程中这段共同奋斗、共同担当的日日夜夜。

群雄夜话主办权子英醉书“三十年”

说来也巧,2010年度深圳市物业管理协会的春茗会就选在了3月10日这天晚上(正好是深圳物业管理29周年),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物业监管处、维修资金管理中心、市物业管理协会、物业管理进修学院(包括物业管理研究所)和《住宅与房地产》杂志社等深圳“物业管理口”的重量级人物几乎悉数出席,“座中皆是豪英”。大家在互致新春问候之后,话题很快就转向了明年的全国物业管理改革发展30年纪念活动。李加林会长提醒大家有很多兄弟城市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争相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中物协申办30年大会的举办权,我们深圳怎么办?“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议论纷纷,情绪随之高涨起来。话到紧要处,酒至半酣时,大家达成共识:那就是要赶紧行动起来,一定要争取把全国物业管理30年大会放在深圳举行。我还清楚地记得,李子英饮一杯酒,掷手中巾,凌厉的眼神几乎是“恶狠狠”地扫视一圈座中诸君,发狠说如果30年大会不在深圳举行,将是吾辈之耻辱!

宴罢已是很晚了,可大家仍意犹未尽,不愿散去。正好厅房里备有文房四宝,有人提议一人写一个字,就写“中国物业管理三十年”作为深圳申办大会的“决心书”。可惜大家“久疏战阵”,写出来都不是那么回事儿。著名书法家铆钉先生(永根局长)已提前离席,大家就提议由非著名书法家子英来写。转头寻子英时,早已不胜酒力,软倒在沙发上。大伙儿七手八脚架起他,磨墨的磨墨,铺纸的铺纸,子英呵呵笑着,写完一字就瘫回座椅,大伙儿又架他起来,又呵呵笑着去写下一个字。最后,子英的作品被深物协的有心人——吕维副秘书长妥善收藏。再后来,专题片《道路与梦想》的片头题字还是由子英担纲,只不过这回就不是醉书了。

还是要说机缘巧合,春茗会后不久,我就奉调从维修资金中心回到了局物业监管处,此后申办30年大会和筹备的工作自然就沉甸甸地落在了我的肩上。春茗会那晚热烈的场景和大家期盼的眼神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在我遇到了困难的时候,总是能给我补充额外的力量。

住建部高看一眼中物协厚爱三分

我在想,深圳之所以有底气一定要申办30年大会,原因不外有二:一来深圳是内地物业管理的发源地,在物业管理的改革发展中创造了很多的“全国第一”,这是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二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历来对深圳关爱有加。如果要我在这里一一列举事例的话,那可能会有一匹布那么长。我做过一个不完全的统计,自1999年以来,俞正声部长、宋春华副部长、刘志峰副部长、齐骥副部长、谢家瑾司长(会长)、沈建忠司长等领导来深圳指导物业管理工作包括出席各种会议(主要是深圳物业管理周活动)、视察和调研共计30余人次,频度之高,关切之深,让深圳物业管理人备受感动和鼓舞。所以说,深圳物业管理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和创新的背后,都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物协的亲切关怀、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

根据李荣强局长和洪海灵副局长的指示,我们向市政府报送了在2011年举办物业管理30周年系列活动的请示,正式提出要申办全国物业管理30周年大会。实际上,在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表达申办30年大会决心的同时,一些兄弟城市也都在积极争取。2010年6月下旬,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齐骥副部长、沈建忠司长等领导也将参会,深圳由李加林会长带队赴京。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赶紧又打报告送市政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锐锋同志批示要求市住房和建设局做好30年系列庆祝活动,并请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物协支持深圳承办全国30年大会。吕锐锋副市长是6月25日下午2点钟做出批示的,李会长拿着批示从办公室出来直接去机场飞北京,很快就打电话回来报喜说大局已定,部里和中物协都倾向于在深圳举办30年大会,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其实,从这时起,30年大会的筹备工作就已拉开了序幕。

早筹备千头万绪巧安排千方百计

举办一个全国性的人数过千的大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会议的时间、选址、议程、会议资料到交通组织、食宿安排、现场布置、会务协调等等,可谓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比如仅仅为了选择会议地址,我和李加林会长、曹阳副会长、周心怡副院长一起,后来还分别陪同柴勇秘书长和谢家瑾会长前后三次实地踏勘,最终敲定在东部华侨城。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东部华侨城方面也鼎力支持,为大会的顺利召开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大会的整个筹备过程中,以谢家瑾会长、徐俊达副会长为首的中物协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其高效、严谨、缜密、细致的工作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谢家瑾会长,为了大会简直操碎了心,累坏了身体。用柴勇秘书长的话来说她为了行业“呕心沥血”,我说还要加上四个字“殚精竭虑”。从去年8月份到大会召开前夕,我和谢会长会过不下十次面,都是讨论大会的筹备工作。她常说全行业的人对这次活动有着很高的期盼,绝对不能让大家失望,所以容不得半点懈怠和凑合。从会议通知、百强排名、先进评选、节目选拔、画册文集的编印、专题片的拍摄、建设报专版到会址选定、Logo设计、奖牌勋章样式、先进事迹、交通组织、会务安排和领导邀请---事无巨细,算无遗漏。对重要环节精益求精,对细枝末节件件落实。有时候我真无法想象她那瘦弱的身体里怎么会蕴藏着那么多的热诚和力量。说实话,平时我用电子邮件并不多,可从今年7月底到大会前夕,谢会长与我互发电子邮件达48封之多,几乎平均每两天都有一封邮件。为了专题片的拍摄,她与张红喜交流的邮件有50多封,据张红喜统计,超过了三万字。

30年大会具有规格高、规模大、内容丰富的特点,筹备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我们为此真是动了不少脑筋,想了一些新办法:

其一,设立QQ群。根据参与筹备工作单位较多的特点,在QQ上设立了“物业管理30年大会会务群”,入伙的共有26员大将,涵盖了中物协和深圳“物业管理口”所有参与筹备的单位。群的设立,使得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能迅速传递“点到点”和“点到面”的所有信息(也给大家省了巨额的电话费),在前期筹备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0月18日,不再相信特快专递的我就是在群里将修改后的专题片《道路与梦想》传给了中物协,虽说也花了3个小时,可那也比航班快多了。

其二,开发会议接待软件。由于参会代表超过1100人,演出人员600名左右,如何掌握他们的航班车次、到达情况及入住情况就成了难题。为此,我就想着要做一个会议软件来解决。最后请深圳家E通公司开发了会议接待软件,还借给我们33个可以无线上网的E-pad平板电脑。交通组在机场、车站接到客人,迅速标注客人状态,同时,远在东部华侨城的会务组就对客人的数量及要入住哪个酒店即时做到心中有数了。

其三,建立简易高效的识别系统,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客人们怎么找到我们工作人员,我们给工作人员配备了统一的白T恤、红马甲和工作证,这样代表和演员们就能迅速识别工作人员;其次,我们怎么识别代表和演员(主要是便于组织交通和接送上下山),因为人数众多的代表和演员分别住在5个不同的酒店,其中还有两个酒店在山下。“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后来我们想出来一个办法,就是用不同颜色的带子来区分酒店,如黑森林用蓝色,茵特拉根用红色,房车酒店用黄色,瀑布酒店用银白色,咖酷酒店用橘红色,深圳代表凡是不住酒店的都用绿色。这样,在组织交通接送的时候,我们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代表证的带子颜色来进行识别,防止代表们搭错车,准确地将他们送回其所入住的酒店。

倒计时争分夺秒齐冲刺决战决胜

距离大会一天天临近,筹备工作也逐步进入倒计时冲刺状态。在李荣强局长、洪海灵副局长的亲自部署下和局办公室的指导下,我们处在8月初组织物业管理口各单位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交通、报到、现场、演出、专题片、成就展、报告会、文宣、物料、协调十个小组,由我牵头,其他处领导和各单位负责人分别担任各组组长,按照责任分工倒排时间表开展筹备工作。

这次大会较以往有一个重大创新,那就是用专题片来代替工作报告,所以拍摄一部反映物业管理改革发展30年的专题片就成为了大会的重头戏。这个任务我力荐由《住宅与房地产》杂志社副社长张红喜担纲,这位多年来一直为行业摇旗呐喊、激情四溢的才子,自5月起就开始忙碌,5月出工作方案,6月出创意设计和文案,反复修改,精雕细琢,8月底定稿,9月3日开拍,他带领拍摄团队不辞辛苦,千里迢迢奔赴北京、上海、江苏、成都、都江堰、广州等地实地采访、收集影像资料,牺牲了中秋节、国庆节双节,消耗了N多的香烟,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在英雄队长颜炳健的老家,为了更真实、自然反映父母二老痛失爱子的神情,张红喜克服语言不通的障碍,花了整整一个下午与老人家交流、沟通,最终拍摄出了催人泪下的珍贵场景。

大会的另一项重要内容——物业管理行业文艺汇演,由深圳房地产和物业管理进修学院负责承办,学院承办过首届全国物业管理文艺汇演和三届深圳物业管理周行业文艺汇演,具有丰富经验,绝对是一支值得信赖的团队。学院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周心怡、陈智勇两位领导亲自挂帅,以超负荷的工作量,丰富的工作经验,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了学院几乎全部兵力。导演组一次次的讨论,一遍遍的修改,只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讴歌物业管理人的情怀,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为全国物业管理同仁奉献一台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一千多名代表加上近六百名演职人员在一两天内集中到达深圳,交通接送是首先面临的考验。深圳机场和火车站离会场路途遥远,而东部华侨城地势陡峭,酒店之间又相距甚远,为了及时、安全将代表送到各个酒店,交通组组长刘云带领组员多次实地踏勘路线,提前制定接送预案;报告会组长刘政和曹阳亲自修改演讲稿、选定演讲人选和指导排练;物料组组长李春云反复设计、督促制作大量证件、证书、欢迎牌、标识牌和通讯录;报到组组长吕维除了每天都要更新报名信息、反复核对之外,还要考虑如何将大量的会议资料装袋分发,会议指南、纪念画册、纪念邮册、表彰文件、杂志、书籍、歌碟等等会议资料近20种,每袋净重约5公斤,还有工作证、代表证、嘉宾证、演出证、游园证、车辆通行证,证证齐全;早餐券、午餐券、晚餐券,参观券,券券不同;各种奖项的奖牌、勋章、奖杯,奖奖精彩报道组和中物协一起创造性地设计了“双轨四路”的流水线,拆箱、分类、集中装袋一次完成;现场组组长骆惠琼要衔接会场和剧场的各种大小事务,筹备完成现场布置,被柴勇总指挥夸奖有“大将风度”;演出组组长吴震、陈智勇先后数次到现场沟通协调、模拟演练,并多次召开现场会,商讨如何解决演员的吃、住、行和排练演出等一系列问题;协调组组长裘颖颖副处长总揽全局,指挥若定,电话之多,居然将挚爱的三星手机用到“牺牲”;我这个前指副总指挥也一刻不能消停,好似一个坐镇中军的大蜘蛛,连着各条战线,也被各条线牵着。柴勇总指挥除坐镇北京遥控外,三番五次亲临深圳靠前指挥、身先士卒所有的人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满心欢喜地期待着,期待那个承载光荣与梦想的特殊时刻的到来。

迎大考夜不能寐庆成功抛洒热泪

10月21日清晨4点,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甜美的梦乡时,交通组已经在火车站迎来第一批会议代表。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代表和演员先后到达,交通组也一遍遍协调各种大小车辆把代表们安全送到酒店。崎岖多弯的山路,对来自华佳宏物业的礼宾员来说是很大的考验,尽管多次往返使得她们好几个都晕车呕吐了,但是没有一个人临阵退缩;大堂内,许新民副秘书长亲率报到组从早到晚办理代表报到手续,一刻也未停歇;会场内,现场组按照会议流程仔细检查每一个环节。在会场的走廊上,深物协负责的物业管理成就展(深圳)的展板早已排放完毕,像整齐的士兵在等待着将军们的检阅;剧场内,王鹏主任和演出组一起忙前忙后,演员们在精心排练着每一个动作;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子夜时分,代表们已安然入睡,而我和裘处、骆惠琼,还有自告奋勇的华侨城物业涂国勇总经理,还陪着柴勇秘书长在会场指挥布置,调试音响,没有一丝倦意。会场外也是灯火通明,张红喜率领着展览组还在紧张布展,直到天明时分,物业管理成就展(全国)——时光长廊才露出多彩的面容,静静等待三个小时后的盛会。

当齐骥副部长等领导在时光魔方上签上大名,和代表们穿过体现30年成就的时光长廊,当专题片以恢弘的气势、感人的场面呈现在大家面前,当获奖代表兴高采烈接受表彰,当各级领导殷切寄予行业厚望,当灿烂的礼花绽放在剧场,庆祝着文艺汇演的成功,物业管理人的热情在那一刻被完全释放,所有的人都在欢呼,在雀跃,在为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所感动。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付出,在这一刻得到最好的回报。而此时,交通组已经开始奔赴在送代表去机场、火车站的路途上,尽管她们个个累得声音嘶哑,话都说不出来

23日,在中物协答谢会务工作人员的午宴上,当我提议为还在忙碌送客而不能出席的交通组组长刘云敬一杯酒时,大家的眼睛顿时都湿润了,裘处和吕维副秘书长忍不住洒下热泪。当我和总指挥柴勇秘书长互相拥抱、庆祝胜利的时候,内心充满着自豪、激动和喜悦。这种并肩作战的情谊,只有亲历过,才能真正懂得其珍贵之处。在近一年多的时间里,每一个参与大会筹备工作的人,都以一颗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为行业未来的发展贡献了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当然我们也知道,这次会议还有很多值得总结和改进之处,还有不尽如人意和招待不周的地方,在此也要向与会代表和演员们深表歉意。

我时常在想,每个人对于行业的热爱和奉献,固然有实现其理想和自身价值的因素,除此之外,会不会还有对行业里的那些可亲可敬的人的热爱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些高屋建瓴的领军者们,那些披荆斩棘的开拓者们,那些叱咤风云的创新者们,那些默默无闻而勤奋工作在一线的人们,都是我们行业最可爱的人。

岁月的指针不经意间跨过了一个小小的刻度,留给我们的却是一段永远值得珍藏的记忆。道路与梦想,这是大会专题片的标题,也是每个有梦想、有追求的物业管理人深刻思考的一个永恒主题。其实,梦想并不遥远,道路就在脚下,就在你我心中。◇

作者系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物业监管处处长

编辑:谢罗群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媒体专栏 申请+

中国物业管理

《中国物业管理》杂志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主办,全国物业管理国家一级期刊。为您提供权威、专业、深度、实用的物业管理政策法规和行业动态信息。读者对象为政府主管部门、物业管理从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