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物业之家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评论 > 正文

廖小斌谈物业管理与社会分层【2】

2013-11-10 22:24 来源:物业之家 阅读:人评论

A-A+

社会分层是一种社会现实和必然趋势的另一个原因是,社会分层容纳了多种声音的对话,众声喧哗。但是,这仅仅是社会的宽容。在现代社会学理论中,阶级或阶层都又是按一定标准区分的社会群体,这些不同的社会群体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生存方式,这也成为划分社会阶层的主要目的。这种社会分层明的体现在每个人的职业上,构成了从物业管理视角看待社会分层的第二个维度。

以今天的中国为例,比较广泛接受的职业分层是“十大阶层说”。“十大阶层说”以职业分类为基础,勾画了当代中国社会十大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组成的社会分层结构,包括社会管理者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以及产业工人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等等。从这一角度而言,阶层已经是社会地位的代名词。当我十年前成为一个物业管理人的时候,我也把自己想象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城市白领。

以职业来构筑这个社会的分层,我们几乎感同身受。我们还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的情形,虽然那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贫富差别了,但穷人和富人在居住上并没有分开。在普普通通的住宅区当中,暴发户与贫困的邻居毗邻而居,这些情况其实今天也是普遍存在的。这些贫富在居住上没有区分,但从外表上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并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因为人们正是从这种边界中萌发,在同一个居住环境下,产生了“我们”与“他们”的概念和意识。有人认为,今天人们对贫富悬殊现象已经无奈地接受了,但事实上,无奈与不满往往是同时并存的。在这里,物业管理所遇到的阻力和矛盾可想而知。

可以预期的是:在同一个小区,农村来的老太太喜欢养鸡,而城里老太太喜欢养狗,二个不同身分的老太太再正常合理不过的爱好,一个被物业管理无情扼杀,另一个却被物业管理艳羡甚至成为饭后谈资。在同一个住宅小区之中,业主的收入差异也会对物业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部分低收入者量入为出的生活,即使是对水、电、暖的能源使用也极度的压缩。相伴随的,则是许多富裕人群希望提高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即使付出更高物业管理费。还有一类人则需要抛弃掉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生活习惯,向现代物业管理的"享乐主义"看齐。更有甚者,在有些社区,二者泾渭分明,形成态度截然不同的二派,明争暗斗,成为社区不和谐的一个根源。

当上世纪末期我第一次接触物业管理时,我就知道,那个悠远恬淡陪着笑脸物业管理只会留在个人想象里。至少,那不会在今天这么一个复杂世界。今天的物业管理不可能再对自己的身份和作为与社会及社区保持天真的态度。如果以为物业管理是一个可以超脱职业分层而充满人情味,不免显得逃避现实,实际是一种自我欺骗。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