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平等并不仅仅指心态或单调的服装,那是成长时刻的一抹特殊亮色,只是对照现实这一切都显得不确定、不协调,甚至强烈的突兀。如同海水波光粼粼的宁静港口,天空盘旋着飞翔觅食的点点海鸥,看似完美,但海面稍微跃动的波浪会突然打破这一切,海鸥直扑而下,我们则在岸上微笑观望。而这其实只不过是本分地反映了社会不平等现实,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不同社会层次的对象和生活以各方式不断散落、碰撞、融合或相互抵制。
这些不同社会层次的对象和生活共同成为这个社会的组成部分,物业管理则是这些组成部分之外的一丝点缀,并在他们不断散落、碰撞、融合或相互抵制过程中扮演的着特殊角色,我们不妨将视线的重心落在变革中的社会这一舞台上,看看处在社会分层这一大局中的物业管理的角色和反映。
一
社会分层是一种社会现实和必然趋势,韦伯将其归结为财富、权力和声望三种资源的分配。在任何社会中,这三类资源都是稀缺的,因此,任何时候的社会分层与资源占有殊途同归。对于当代中国而言,由于资源的占有和分配一直处于不稳定、非均衡、非制度化状态,这种社会分层又更多的体现在居住场所和环境的层次及类型上,这也是我们从物业管理视角看待社会分层第一个维度。
社会分层以居住的形态,逼真的呈现了一段活灵活现的社会浮世绘。如同小说虚构参照了形形色色的原型一样,这一活色生香的社会图景也精确地反映了社会芸芸众生的生活场景和处境。在城市,高阶层居住区花团锦秀的簇拥着一栋栋别墅,出入者西装革履,油头粉面,是富豪的乐园;而占着城市绝大多数多层或高层公寓是城市普通白领和工薪阶层的一生梦想和追求,也是他们一生中最大财富和遗产。当然,还有在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的“城中村”,它印证了资源一次次非良性分配带来的结果,是许多打工仔、农民工接触和理解城市不得不选择的处所。
在社会分层这个舞台上,物业管理随着它的脚步而跳动,伸展着自己不同的身姿。高档住宅区内公共设施完备,文化娱乐场所齐全,物业管理谦恭良卑,花样翻新,从1拖N到零干扰,从贵族式管理至荷兰管家式服务,不一而足,让人眼花缭乱,物业管理用尽所有才思,当然也得到最大化的利润。中档住宅区环境一般,业主生活品质要求高但消费能力有限,服务与消费的不统一也直接导致物业管理冲突的屡屡发生,物业管理对此爱恨交加。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的一个怪胎,居住质量差,环境嘈杂,物业管理以一个强力的管理者形象介入。而经济适用房是中国另一种特例,一些高层次的业主以一种冠冕堂皇的方式享受低价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在这里,社会分层表面上看是被物业管理认识的对象,但最终物业管理几乎没有认识社会分层,却借助社会分层更好地认识了自己。
如果说由居住分区形成的阶层边界是可见的,那么由物业管理形成的阶层边界则是无形的。这种无形的边界,不仅可以作为阶层边界的象征,甚至像品味和审美等这样的因素,可以因为专属于某一个阶层而起到强调和维护阶层之间边界的作用。钢琴音乐会和中秋灯猜迷活动,毕恭毕敬的漂亮客服与懒散拖沓的保安员,泾渭分明。这个趋势表明了现代化过程中的一般性趋势:就是以占有大量资源为特征的强势群体和拥有大量人口为特征的弱势群体的形成。
物业管理通过自身突出强调社会分层的真实内容,即所有资源占有,包括服务,而与社会分层具有天然的吻合性,其明证就是社会分层下的物业管理变化多端、首尾不一。虽然有关社会分层的论述形形色色、林林总总,但我们发现其基本着眼点其实就是资源占有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