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移动互联网崛起,跨界分金格局已定,产业边界被打破,传统产业被重新定义:微信革命了运营商的OTT业务,重新诠释了通信业;余额宝打进了“地主”银行的后院,开仓放粮,重新定义了基金业……
面对移动互联网崛起下产业融合之现状,传统企业该如何应对,如何建立产业的“护城河”?
物业管理行业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行业人均营业收入低,整个行业甚至处于亏损的边缘,通过地产开发来补贴物业收入,勉强能够维持运营。然而,在这样一个不被看好的行业里,却即将走出亿万富翁,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物业行业首位亿万富翁诞生
作为上市公司花样年(01777-HK)下属物业企业的彩生活一直在谋求物业服务转型升级,并积极推进彩生活分拆上市工作,从现有披露的信息来看,彩生活创业团队通过合伙企业Splendid Fortune占到公司股份的28.8%,其中彩生活总裁唐学斌占到12.48%的股份,按照2013年5月29日第一上海600万美元战略投资彩生活3.34%的股份来计算,唐学斌的股份估值已达到1.4亿元人民币,实实在在是物业行业走出来的首位亿万富翁。
社区服务经济价值日益凸显,移动互联网满足个性化需求,行业整合成为可能
物业公司的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具备与业主沟通和被信任的天然优势。随着O2O浪潮的出现,社区服务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物业企业也随之受益,尤其是现在,各大电商都在寻找合适的位置建立自提点或者服务站,社区物业是非常好的选择。另外,随着城镇化深入,社区商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日益增加,社区物业完全可以整合周边商户资源,通过物业O2O平台提供充值缴费、网上超市、订餐外卖等服务。
传统的物业服务模式上,项目散落各地,规模小,区域集中度差,业主需求分散,很难有效服务每位业主,无法形成规模效应。然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为物业整合提供了契机,移动互联网具备长尾效应,通过平台聚合能够满足小部分人员的需求。所谓长尾理论是指,只要产品的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盈利模式趋向于基础服务免费、增值服务收费和后向收费(部分稀缺性的基础服务例外)。通过免费的基础服务,吸引客户,留住客户,聚集人气。然后基于对客户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推出一些增值服务,并与基础服务结合,尽可能实现收费。而物业企业正好可以通过基础物业服务(如工程维修、小区管家等)吸引客户,留住客户,通过为业主提供增值服务获取额外收益,此外,还可拓展后向收费的模式,如利用社区共有资源、人气和影响力进行广告收费以及交易提成等。而彩生活所搭建的产业壁垒是BAT等互联网企业所无法跨越的,物业基础服务是其护城河,在此护城河之内,有望出现下一个平台型企业。据公开的数据显示,彩生活刚刚起步,规模还很小,但多种经营收入就占到全部收入的70%,远高于行业的23%,未来随着彩生活规模的扩张,吸引的业主越多,其多种经营收入将增长的越快,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零物业费”。
传统企业需改变思维模式,升级商业模式
传统不被看好的物业服务行业,借助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搭建了具有产业护城河的商业模式,从一个盈利能力差不被资本市场看好的行业发展成为受资本市场青睐的高科技型企业,彩生活的实践为传统企业转型提供了一个方向。
马云说,不是我厉害,是互联网厉害。如果你想要增加两万名会员,你可能要买100亩地、建商场,你要建巨大的仓库,我只要一台电脑就够了。所以我们的成本会越来越低,而效益会越来越强。相对与传统行业的扩张模式,互联网用户扩张边际成本越来越低,从而能够实现一家独大。创新者以前所未有的迅猛,从一个领域进入另一个领域。门缝正在裂开,边界正在打开,传统的广告业、运输业、零售业、酒店业、服务业、医疗卫生等等,都可能被逐一击破。更便利、更关联、更全面的商业系统,正在逐一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正在移动互联网的趋势下酝酿发芽生根。
传统企业在新的市场机遇前,调整自己,把握发展趋势,借力借势,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机会,走在转型升级的路上,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