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物业之家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评论 > 正文

【聚焦】老年产业缘何能快步走

2014-06-05 16:25 来源:《城市开发(物业版)》 人评论

A-A+

文/赵素萍

物业服务公司实施社区养老应该是一种社会趋势,是养老事业的一个发展方向,放眼全国,各家物业服务公司都各显神通,尝试着增加这一项服务内容,通过开发养老产业,实现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尽管物业服务公司辅助实施社区养老模式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但是也不可否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物业实施社区养老进程的推进。

“养老学院”模式创新及运作

浙江绿城物业有限公司提出了“学院式”养老模式,这是物业服务企业结合社区进行养老产业开发的一种全新模式。绿城以居家式、集中式、混合式三种模式在企业所管理的小区内为老年人提供了方便、高品位的养老服务。绿城集团成立了绿城颐乐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立足于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确定了健康老年、安逸老年、快乐老年、价值老年、幸福老年、完美老年的公司服务理念。聘任专兼职教师担任老年大学的教师,将学习作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把小区居家式的学院式养老作为物业联手社区养老的主要模式。绿城创立的三种模式之一为居家式,指老年人散居在自己家中,每日以“走读”的形式参加到颐乐学院的学习活动中;二是集中式,类似于“寄宿制老年大学”,老年人集中居住的“宿舍”中,参加颐乐学院的日常学习活动;三是混合式,结合“走读”和“寄宿”两种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很有实效性,很受老年人欢迎,而且也为企业的经济增长找到了新的途径。

其中,场所是物业社区养老的必备的硬件,学院的选址、规模的大小都应在居住小区规划过程中设计完善,但在现实中很难达到。一方面是房地产开发商的社区养老的理念还没形成,另一方面房地产商总是想达到企业经济利润最大化,不可能把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企业资金用于养老学院的建设。养老学院的静态教室、动态教室及相关休闲、娱乐、活动场所的位置、面积、功能应用、交通流线等要素,必须在项目开发设计阶段实施完成,并在交付前完成相关场所的装饰装修,配置好教学投影设备、电脑、音响、课桌、椅等教学和学习设施。因此房地产开发商在规划设计时就应把此理念渗透到规划设计图。

经费来源

养老学员目前是实施有偿学习的,老人到学院来学习需缴纳一定的学费。养老学院收取每人每月非常低廉的学费,因为如果学费过高,一部分老人会承担不起。但是这部分学费对老年学院的营运费用来说,只占21%左右,那么剩余款项如何解决?目前的绿城物业,养老学院的运营是负利运营,它依托绿城房地产集团雄厚的资金支撑。而事实上大部分物业服务企业都不能有这份待遇,都需要自负盈亏。所以资金能否解决,是养老学院发展的瓶颈。从物业管理的理论可知,除了可以适当增加物业服务收费外,还可以开设特约服务或开展多种经营等,增加物业管理资金。利用小区物业共用部位和设施设备的盈利利的部分,需要与小区全体业主共同协商,努力争取达到共识;同时物业服务企业还应积极争取政府的补助资金,但这会加大政府财政压力,政府能否能接受或是否有这样的资金渠道。因此,如果经费来源问题不解决,那么养老学院的运营前景也甚是堪忧。

巧用各方资源是服务要点

在实施物业养老过程中,需要企业、业委会、社区、政府之间的密切配合。只有相互之间形成合力,才能为社区养老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坚强的后盾。政府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物业服务企业从管理和服务方面予以配合,业委会实施自主帮扶养老,通过和社区间的联合,保证物业养老模式的顺利实施,并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

河北省卓达物业公司为企业的发展制定了长远的老年产业化蓝图,为需求服务的老年人提供终身制、专业化、个性化、信息化的养老服务。利用物业在小区内的管理优势和服务主导优势,联合开发企业在小区内做好一些硬件设施的建设,包括相关的设备和场地等,再由物业负责配备后期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开展一系列的助老服务活动。利用企业开展业务的便利,进一步整合小区内的优质助老资源,优化人员配置,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为老年人提供全日制、全方位、高速、优质的助老服务,把家庭养老和敬老院养老模式整合一起,形成物业管理的社区养老模式。物业为居民提供一种养老服务的平台,建立具有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服务网络,只要老人有求助,服务人员就立即可以从数据库中调出该老人的相关信息,以便服务人员迅速作出救助反映,采取得力措施,提供最优质的个性服务。让小区内的老人不出社区,就可以解决生活、就医、娱乐、购物等问题,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惠。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健身器材和场地、老年医疗诊室等等,都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从而保证物业养老模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提升了物理管理企业的社会形象。

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可以有效地缓解家庭养老面临的人力、财力等困难,是一个发展方向。物业借助社区开展养老产业,在多数地区还没有实现,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中。物业服务企业作为社区养老企业还没有得到各方面的认可,但不影响其成为一种趋势。政府部门应给予政策的支持,在未来小区的开发建设中,养老设施和场所应该和幼儿园一样纳入计划和实地操作。相关部门比如民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应该联合起来,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物业服务企业作为社区养老企业的存在,并在税收和水电等方面给予优惠。在资金方面,民政可以通过补贴老人的生活,帮助老人得到更好的服务,物业服务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

编辑:周磊 王玉洁文章节选自《城市开发(物业版)》杂志。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媒体专栏 申请+

中国物业管理

《中国物业管理》杂志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主办,全国物业管理国家一级期刊。为您提供权威、专业、深度、实用的物业管理政策法规和行业动态信息。读者对象为政府主管部门、物业管理从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