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梁秀泉(湖北省工建集团退休干部)
前年去香港,应邀到朋友家做客,惊然发现一栋大约五万平米的连体住宅楼的一楼竟是公交车停车场,二楼至五楼是商场、图书馆、幼儿园、休闲会所等服务设施。居民不下楼,基本的生活需求就可以得到满足。从一楼乘手扶电梯到了五楼,通往居民区的一扇玻璃门平常是关闭的,朋友到门前拿出一张卡片在门旁的一个刷卡器上一刷,门就打开了。进了大门,在一个宽敞的大厅中间有一张桌子,桌子旁边有一位值班的中年妇女,朋友把他的卡片交给那位值班员,值班员接过卡片在一台小机器上一刷,又交还给了朋友。朋友领着我朝电梯走过去,这时我发现这里有五台电梯,其中一台电梯门打开了,朋友说:“这就是到我家去的电梯。”进了电梯,并没有若干个表示楼层的按钮,电梯自动把我们送到了朋友家的十九楼。我不解,问他:“电梯怎么知道我们住在十九楼呢?”朋友说:“刚才在值班员刷卡时已验明了我的身份并向通向我家的电梯发出了启动指令。”我暗暗称奇,心想,怪不得进楼后竟见不到一个保安,整栋楼也见不到谁家窗户外面装着防盗网,也没有防盗门,原来是那张小小的卡片竟把这一切代替了。
如此一件事,引起了我的诸多联想。
所见所感
我家在武汉,一个千万人以上的大都市。高楼大厦数不胜数,各种住宅小区不胜枚举。也不乏有“智能化管理”小区的广告见诸报端。但无论哪个小区,也不管是由哪家有名的物业服务公司管理,一道必有的风景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小区大门口都有一帮身穿统一服装,胳膊上带着图标的保安员们站岗。据说,还有的保安员是经过公安部门培训的精英。尽管他们只是从事维护公共秩序和协助安全防范,但既然设立了这个岗位,业主们还是希望他们所协助维护的安全能有所保障。事实上,他们也大都兢兢业业地尽职尽责,但视野毕竟有限,晚上留几个人值班,也难免有打个盹,睡个小觉的情况发生,小偷们总能在他们的视野缝里不时光顾,偷盗、抢劫、强奸、甚至杀人。就这样,卖防盗门老板们有了致富的机会,制作防盗网的工匠们生意也红火起来。家家户户的防盗网、防盗门又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于是,又有了一曲民谣流传:“保安保安,难保平安,防盗防盗,越防越盗。”
我有一友,在武汉某大学计算机系当教授。他家住五楼,几乎家家的窗户上都装有防盗网,防盗网本是防盗的,总以为装上这玩意就安全了,哪里知道,防盗网反而成了梁上君子的爬楼梯,小偷顺着防盗网爬到了我友家的五楼,最早的防盗网是用六毫米的钢筋焊接的,小偷们用钢筋钳就能剪断。后来人们加粗了,换成了十毫米的钢筋制作,小偷们的设备也随着更新,带着千斤顶把铁网顶开。朋友家的小偷就是用此法进到家里去的。趁我友夫妇睡熟时,卷走了他家的提包、衣服、首饰,还有大量现金。呜呼!小人者,君子养也!
大凡有人的地方都会有小偷,商场里,公共汽车上,火车站,码头,宾馆里各类展销会上无不是小偷“哥”们乐于光顾的地方。而住宅小区则是重灾区,政府和公安部门没办法完全顾及,为了保证小区居民的安全,协助维护的“保安”便应运而生。开始,是由物业服务企业自己招聘,有些物业服务公司为了省经费,大多聘一些退休老人来担任保安员,后来,公安部门成立了保安公司,规定保安员须经保安公司的选聘且经过训练才能充当,保安员们也有了胳膊上戴有“保安”标志的统一服装,保安员素质有所提高,保安队伍也显得正规了许多。现在人们称呼保安员为“秩序维护员”,但我觉得不管叫什么,都不能和智能管理相媲美。
商机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所谓智能化小区管理,我国也提倡了十几年,早在2001年国家建设部住宅产业办公室就提出过一个关于智能化小区的基本概念:“住宅小区智能化是利用4C(即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自控和IC卡),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的信息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住宅智能化集成,为住宅小区的服务与管理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手段,以期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在这之后,我国各地的有些新建楼盘就有了智能化的设计,但由于多种原因的限制始终无法全面推广。近两年,有少数楼盘实施了智能化的设计。但我们的设计师往往都希望立马就把智能化管理做得尽善尽美,在智能化职能中有:物业管理及安防功能,包括社区管理信息中心、社区公共安全防范、三表计量;水、电、煤气通过局域网远程自动抄表计费、小区电子广告牌、与社区局域网连接、发布网上信息等。还有信息网络通讯服务与管理功能,包括小区信息发布、文化娱乐、旅游交通信息、网上教育、小区电子商务系统、网上超市系统、网上超市系统等。这些设想好不好呢?不能说不好,但并不适合当下的国情,有些是需要电信、邮政、网络、商务信息等协同实施的,做起来并不容易;有些是没有必要的,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生活的一切,相信还没有多少人懒到不愿上街的地步,蹲在家里养一身懒肉;还有,这样一来必然会给住户增加一笔不菲的物业管理费,特别是抄水表、电表的工作本是自来水公司和供电局的事,谁愿意为这些方便再掏腰包?智能化管理,在现阶段还是要从国情出发,搞些必要的项目为好,比如安防。虽然社会上的安防工作是由政府和公安部门负责的,但小区的安防,依然是物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其实,早已有人看上了这个商机,“安防公司”应运而生,在具体业务上搞些密码防盗门,楼内可视电话,对讲机,摄像头等装置。虽然对于居民的安全防盗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依然是一种被动防盗措施,且“安防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价格贵的惊人,一般居民不愿接受。远不如前面提到的讲的香港那张智能卡片那样简单而有效。
到目前为止,物业管理还只是在新建的小区里实行,而在那些老街坊,老企业职工的住户,好像还没得到哪家物业服务公司的青睐,尚处在传统的自住自管状态。原因并不复杂,物业服务公司并不是一个提供福利的公益单位,它是企业,既是企业就要盈利,而到这些地方做物业管理,投入大,消耗多,钱难赚。所以,到如今,这些居民,除了社区的领导关注一下外,基本和物业服务公司不沾边。但如果把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由人力化向智能化转变一下,我想就会节约很大一部分资金。真正管好,还要靠政府、专家们去开垦一下这块处女地。
智能化管理非常有前景,也能更好地服务居民,但愿我们的设计师们不要只在设计室里闭门造车,抑或只是参加各种各样的研讨会。还是要走出去,到居民中去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和各个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创作出适合国情、民情,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智能化管理作品来。
文章节选自《城市开发(物业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