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物业之家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关注 > 正文

成都引领城乡新生活 农村物业管理走在全国前列【2】

2011-08-31 09:00 来源:物业之家 阅读:人评论

A-A+


意识的变化

康庄小区 花钱买服务“渗透”人心


自家院子里停车还要给钱?住在家里每个月还要倒交钱?这对于以前的康庄小区居民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而现在,小区的住户们却很自愿地每月掏出40元停车费,这样的改变,源于一场“专业化物管风波”。

康庄小区是青羊区首批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农民新居工程之一,这里安置了文家街道盐井、乐平、董家坝、康河等4个涉农社区的失地农民,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共有18幢楼房。2007年刚建成时,楼道口乱停乱放的车辆众多,为电动车充电私搭乱接现象严重,直到2009年4月昊丰物业管理公司接手小区物业服务。据昊丰物管公司法人代表马波介绍,公司刚到小区,首先是对机动车执行一车一卡一号管理,停车位地上贴着车牌号,车主需对号停放;其次公司修建了能容纳200多辆电动车的车棚,统一配备充电电源,派专人守护,小区内秩序得到全面改观。“现在停车再也不用担心每天找车位了,电瓶车停在院子里也不怕掉了,享受到了这样的服务,我们当然愿意自己掏钱买放心咯。”

而谈到物管费的缴纳时,社区负责人介绍,从2008年5月物管模式进驻小区开始,小区农民没有自己掏腰包交过物管费,而是从集体经济收益中直接划拨。而为了让农民增加“花钱买服务”的意识,从今年开始,康庄小区将逐步由集体经济组织代交物管费过渡到小区农民自己交物管费。

在小区拥有三套房子的赵顺琼是原地返迁农民,一说起小区她满面笑容。她给笔者算账,从2008年5月开始,每平方米8角的物业管理费一直由集体经济收益直接划拨给物管服务企业,除去物管费,去年一家人每人还领取了集体经济收益节余的100元。“过去由集体经济收益直接划拨给物管,以后收益给我们,由我们再拿出来给物管公司,都是一回事。”当笔者问赵大姐自己愿意交管理费时,她豪爽地说:“肯定要交,这是给我们切身利益带来好处的事情。”

“没想到搬进新小区还可以就业。 ”正在小区执勤的老杨穿着干净、整洁的制服乐呵呵地告诉笔者,搬到小区后正愁自己没有工作做,后来中标的物管公司招人,没想到自己还被选中了。每月工作不是很累,还有几百元的收入。 据了解,按照农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相关办法,要求进驻的物管公司要优先招聘当地的“40、50”人员,对其进行物业管理免费培训,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解读

成都走在全国前列农村物业管理 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深化,我市建成了一大批农村集中居住区。为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居住区的居住质量,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各区(市)县大胆创新,集中居住区引入物业管理新体制,探索出了一条农村物管的新路子,让农村居民享受到物业管理带来的实惠。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已交付使用的农村集中居住区共有1726个。其中,中心城区96个,其他区(市)县1630个;无电梯的1664个,有电梯的62个;百户以上的959个,五十户以下的407个;建筑面积共有70370298.41平方米,入住居民达561395户。目前,我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物业管理的农村集中居住区全覆盖,不管是从物业服务实施的管理范围和规模来说,都是全国最大的。

“实施物业管理后,给农村集中居住区带来的变化是眼见为实的。”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治安状况、清洁卫生、社区环境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不仅如此,居民生活方式改变后,更加注重关爱邻里,关爱家园,“共有家园、共管共享共维护”的物业管理意识逐步建立,小区重大事项由居民民主协商决定。同时,实行物业管理后,社区就业机会增多,一线操作层员工岗位均为本地居民,让居住与就业有机统一起来。

下一步提档升级

全市农集区物管推行“规范化”


虽然我市的农村集中居住区开始推行了物业管理制度,但其物业管理水平却参差不齐,因此,通过甄选,市城乡房产管理局将大邑县王泗镇福田小区、新都区熊猫基地生态小区确立为我市农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首批示范基地,这标志着我市农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将进行新一轮的“提档升级”,迈入物业管理规范化阶段。

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目前,全市农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组织主导有保障、管理服务有人干、民主管理有推动、服务行为有规范、服务质量有考核、管理服务较满意”目标。而下一步,将在社会化、市场化基础上,全面推行农村集中居住区物业管理专业化、民主化,以规范化的物业管理体现专业保障优势,改善农村集中居住区生活环境、促进房屋保值增值、提升居住质量、刺激需求并引导消费、提高民主管理能力、促进集中居住与就业统一、维护社区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让物业管理文明惠及更多农村居民。

变化

物管文明惠及城乡居民物业管理六大变化看得见


随着近年来成都市在农村集中居住区推行物业管理,“物业服务”这样的一种原来专属于城市的居住保障服务,也全面延伸到农村。物管文明惠及农村居民,随之带来的是农民小区环境的提档升级,居住生活的方便舒适,农民意识的改变渗透……看得见的7大变化,让物业文明悄然改变着农民传统的生活,让他们共享城市发展带来的成果:

治安状况明显改善,治安案件发案率下降48%,95%以上小区重特大案件实现零发案;

清洁卫生显著改进,小区乱堆乱放、乱贴乱挂、污水横流、蚊蝇孳生、违规搭建、违规饲养畜禽等得到有效遏制;

社区环境逐步改善,随着政府投入的加大,社区文化娱乐设施、基础设施等逐步得到了完善,社区文体活动得到了丰富;

社区风气明显好转,居民生活方式改变后,更加注重关爱邻里,关爱家园;

民主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共有家园、共管共享共维护”的物业管理意识逐步形成,小区重大事项由居民们民主协商决定,在村委会的组织下,设立了业主大会并选举了业主委员会,村委会成员兼任业委会主任、副主任,在村委会的指导关心下,由业主大会具体负责物业管理工作,物业服务则由小区内的居民参加到专业组织中按规范提供;

物业实现保值增值,房屋出租率的不断提高,租价较以往普遍上涨30%以上,租金收入不仅让居民收入增多,同时社区就业机会也增多,居住与就业有机地统一起来了。经过几年的摸索,社区自建物业公司经营逐渐步入正规,一线操作层员工岗位均为本地居民。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