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物业之家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评论 > 正文

物业管理模式的变革实践与行业展望【4】

2013-03-08 19:06 来源:张一民 阅读:人评论

A-A+

四、物业管理专业管家的广阔前景

(一)现代社会分工细化

据了解,上海目前各类保洁公司已有3000多家,有一定规模的也有近300多家;电梯维护公司和生产安装维护一体的机构共有323家;绿化养护公司有绿化工程施工资质的350多家,无资质而只从事绿化养护的小企业就无从统计;有从事保安服务已经申报候批资质的各类企业、机构200多个,有以物业公司、咨询公司名义开展保安业务的200多家;更有众多的弱电系统生产安装企业和消防配套企业承担了物业的弱电和消防设施设备的维护职能;尽管这些专业企业的市场运作规范、专业服务的能力和各行业的管理机制等等尚未完备,但毕竟已经形成了与物业企业配套服务的格局,社会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是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专业化,显然物业管理现代化的趋势也将必然是服务分工的更细化、更专业化;事实上同行们都不否认这是物业行业的发展趋势,但许多的同行认为这些服务分包商还不成熟、还不专业,所以仍坚持固有的模式苦苦挣扎;孰不知,没有分包业主,他们如何成长?要让这些专业服务商尽快走向专业并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格局,必须有大量物业企业进行管理模式改革将作业事务分包出去,让更多的物业企业成为专业管家,去组织、监管、协调各类物业的服务,和专业服务商共同去规范市场、共同去走向专业;物业管理“管作分离”后的“管家”和“保姆”各司其责,才能共同去为业主提供良好的管理与服务,共同创造出和谐的环境!

(二)物业企业转变性质

当大量的物业企业转变管理模式,实行“管作分离”后,物业企业的专业管家职能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出来。物业企业集约化、专业化、统筹化、团队化了的服务方案制定、服务标准设计、服务预算编制、服务活动安排、服务过程监管、服务沟通协调等等能力将形成管理技术的专业优势;当越来越多的物业企业实行“管作分离”管理模式后,物业企业的员工逐步调整为只有管理层,人数将逐步减少至原来的20%以下,随之而来的是平均员工文化、专业素质和劳动产值与生产效率的提高,必然地,整个行业的劳动密集型的帽子将被摘去,物业行业将以管理技术型行业的新姿态呈现在社会面前,到那时,不是谁都能干物业的了!谁还会看轻物业行业呢?

(三)行业整合前景宽广

有人会说,实行“管作分离”,让本来就很少的利益再分出去让分包企业共享,物业企业如何去获得利益呢?当专业分包商成熟了,业主可以直接选聘专业企业来承担作业服务事务,物业企业不是无事可做了吗?

事实上,以同样管理标准、规范为基础来比较企业效益的分包与否,除了分包后开具发票要多交纳税收外,其成本是差不多的,而物业企业实行“管作分离”后,可能在一个项目上的效益会相对减少,但整个企业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去承接更多项目或开展更多有偿衍生服务,物业企业的生存环境会根本改变;同时,对于那些低管理费标准、小规模或单栋的楼宇,本来也没有物业公司愿意与承接管理,让业主直接去聘专业公司,岂不省事?也符合《物业管理条理》和《物权法》业主自治的规定。而那些大型的、特别是中国特有的封闭式社区、多业主的办公大厦等,要组织和监管起整个社区、大厦的管理服务,势必要组建一支专业的队伍去管理,在这种情况下,让专业管家的物业企业去承担,必将是既经济又专业,所以,物业企业决不会无事可做!

话说回来,由于物业企业数量众多,确实,形成“管作分离”格局后,一批专业管家将大量成长,市场占有率将大幅提高,使得许多的小企业将无事可做,得不到管理项目!但这并不是坏事,当前物业市场不规范、社会满意度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物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服务不规范所至;上海目前有营业执照的物业企业近3000家,三年前,主管部门提出计划要淘汰一批,减少企业数量,但没有效果。

其实,上海有6个多亿平方米商品住宅,如果平均一个专业管家企业管1000万平方米,那只要60多家就够了!那剩余2000多家物业企业干什么呢?

这真是行业整合的大好时机,目前,各条线专业的服务商真是太少了,那些小型物业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最长处,选择一种专业的条线,转型成为专业“保姆”,配套于物业企业,专做一件事,自然能做专业。这样的整合趋势下,真可以实现物业行业的大同!

物业行业前景宽广!!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