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物业之家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评论 > 正文

【思考】物业服务企业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4-09-05 17:40 来源:《城市开发(物业版)》 人评论

A-A+

文/沈建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篇中曾写下了这样一句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当下的物业管理行业似乎也身处这样的时代:一方面,行业正在迈入转型升级的时代——物业服务企业日益重视探索科技应用和品牌创建,并在商业模式和服务产品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恰逢移动互联网“搅局”、“大数据”来袭、信息大爆炸,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不得不面对一系列挑战:原来的服务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守护”多年的社区资源正在被“跨界”进来的企业打劫分金。那么,物业服务企业该如何选择,如何应对呢?我结合个人研究,谈几点建议。

一是要借力科技,推动行业发展进步

科技是所有企业——不仅仅是我们物业服务企业,经营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企业要发展要生存,能否借力科技,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曾讲过两句话,我很有同感。他说:“我们的企业,大都是靠‘两低’生存——低利润、低价格。同样的东西,我们的价格要比人家低一大块儿,才能卖得出去。有时候,我们的利润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如”。具体到物业管理而言,尽管业界企业已经开始探索“云服务”、“智慧物业”等等,但就行业的整体科技水平来看,还是比较低的。

希望我们的物业服务企业在科技方面要有所作为,有大作为。当然,也希望大家要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来推动物业管理行业的科技进步。

二是要沉淀下来,扎扎实实培育品牌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过一段话:市场上有两双皮鞋,是同一企业、同一工序、同一材料加工的,但是,由于一双用的是意大利的牌子,一双是用国产的牌子,价格就差了好几倍。靠的是什么呢?就是品牌。所以,我们物业管理行业要有一种沉下去的心态,要花大力气把品牌树起来。欣慰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品牌的市场:深圳的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了全国1/10的物业,贡献了1/10的收益。此外,万科物业的品牌认知度达到75%,绿城物业达到了86%。但是,这毕竟还是少数,尽管做品牌是每一家物业服务企业的梦想,也都在为之努力——但在这个问题上,要客观和理性地结合行业与企业的实际,不能急功近利,做品牌需要沉淀,需要长时间精心培育。

三是要坚持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

物业管理的服务属性决定了其必须直面和考虑人性化的问题。物业管理的人性化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也就是业主。目前,全国物业管理项目面积达到了150亿平方米,如果80%是住宅的话,按现在人均30平方米,那么就有接近5亿人在接受物业服务。在人性化服务方面,直观的体现是业主满意。万科有一句标志性的广告语:生活因幸福而改变。我想它的潜台词就是我们的居家生活因为物业服务的提升而幸福,因幸福而改变。

人性化的另一个对象是我们的企业员工。据统计,物业管理全行业有600多万员工,这是行业和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也关系着行业的未来,理应得到尊重,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体面和权利,包容和信任,公平与机会。正因为如此,我不太赞成把我们的物业管理行业描绘成一个脏、苦、累的行业。“苦了我一人,累了我一人,脏了我一人,幸福千万家。”这种说法不可取!我们要让我们的员工感受到:我们的工作是受人尊敬的,是体面的,是平等的。

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越大越强,越要做好。在国际上,凡是品牌大企业,危机管理都做得比较好。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来说,创建品牌也好,转型发展也好,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危机管理。

事实上,如果就全国的物业管理人来说,其每天要接触和服务几亿人,即便是其中有万分之一的投诉,这个数量也是非常大的。同时,物业管理由于涉及到的服务内容比较多,业主的关注度也比较高,哪一方面稍有不慎,网上就可能会出现负面讯息,如果没有处理好的话,就会成为一个危机事件。由此,我们必须坦诚,必须透明,必须有担当。惟其如此,物业管理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摘编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沈建忠司长在2014中国物业管理年度(合肥)论坛上的讲话。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媒体专栏 申请+

中国物业管理

《中国物业管理》杂志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主办,全国物业管理国家一级期刊。为您提供权威、专业、深度、实用的物业管理政策法规和行业动态信息。读者对象为政府主管部门、物业管理从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