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中发现,实际上,争夺项目管理权只是两家公司的表象而已,其背后或还隐藏着诸多的资金谜团。这几乎是每一个发生物业纠纷小区的共性。
在驱逐赛特物业后,建外SOHO小区原业主委员会指控,该公司非法占有该小区物业费13527135.01元。
赛特物业负责人刘吉说,该笔费用的确是从建外分公司账目上划走,但其原因则在于建外分公司大约有10名员工的人事关系在赛特总公司,“这10个人的薪酬是由赛特总公司垫资代发,建外分公司需将这笔费用返还给总公司,二者的关系并不属于非法占有,而应是一个集团公司内部的财务往来。”
但有业主指出,尚有更多的资金谜团仍然无法解释。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该小区一年的物业费高达5700万元,五年下来,这个数字已高达3亿元之多。但赛特物业的账目已经失控。
就在赛特物业发出审计通知之后,除了宾至公司的神速到来之外,赛特物业建外分公司的财务账期、印章以及会计凭证就离奇失踪、失控,至今难觅踪影。
“由于账目失控,总公司对建外分公司的审计至今无法进行。让我们退出该小区的物业管理,至少也要还给我们相关账目。”刘吉说。
而在该小区内部,有关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之间的利益纠葛传言,一直不曾断绝。
就连潘石屹也在自己博客中隐晦的写到,在新的业主委员会选举过程中,“为了防止选举被个别人或机构操纵,进行黑箱选举,我们向政府提出建议,聘请独立的公证机构监督这次选举,并由公证机构保存所有的原始选票”。
但这仍是未来的事情。现实是建外SOHO的危机仍在持续。在潘石屹作为开发商的角色协调未果后,他选择了以一个小业主的身份向政府求助。
11月10日,潘石屹发出了名为《建外SOHO雪天断电停暖,居民急切等待政府救援》的求救信,请求“政府部门协调干预,彻底解决建外SOHO目前的混乱状态”。
谁窃取了业主的权力?
在11月10日求救信中,潘石屹提出了一个过渡方法——由潘所属的北京丹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提供一个第三方资金账户,所有业主可向这个第三方资金账户交纳物业费,此后由第三方资金账户与费用所欠部门及公司完成结算,以恢复小区的正常运行。
潘石屹的“求救信”很快得到了反馈。11月19日下午三点,已有第一批建外SOHO东区业主向这个账户上交费。虽然11月18日是电力部门的“节点”时间,但截至记者发稿时,电力部门并没有对该小区采取停电措施。
但这只能是一个权宜之计。
我爱我家副总经理胡景晖说,现行的物业模式存在着几个问题。首先,许多业主根本没有行使自己的权力。业主委员会很多都不是业主意志的体现。其次,最早的物业公司必定是开发商指定的,当业委会成立获得选择物业公司的权力后,一旦聘请新的物业公司,必将产生矛盾。
此外,对于物业公司的权力界定以及监管也不明确。现在出现很多物业公司侵占业主的公共空间用以牟利就是因为权力界定不清,又缺乏有效监管。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副秘书长董贤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说,物业管理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健全,很多界定仍然比较含糊,比如,现实当中,很多物业公司代替职能部门行使了很多社会职能,“做多了,又没有费用来源,也是造成纠纷的原因。对于物业管理行业的责权利应有一个清晰的界定。”
但事实上,物业纠纷不断出现的一个现实背景是,业主的权利正在遭遇普遍性漠视。就在建外SOHO危机出现之后,曾经有一个评论说,“作为一个业主,在相关的法律规定上,虽然有实施权力的空间,但没有实施权力的前提——在和开发商和物业公司对话上,业主们处于先天弱势的位置上”。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中国目前仍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小区没有或者受到种种干扰没有办法成立业主委员会,也就是说,广大业主的权利处于“被行使”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