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物业之家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关注 > 正文

如何规避物业撤场、业主救场的尴尬

2014-09-26 08:30 来源:扬州物业网 人评论

A-A+

鲁迅先生说,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意思即路是走出来的。不过,跑路却从来都是一个不光彩的存在。走与跑之别,本身就证明一种秩序的存在。最近,长沙某小区业主强烈地表达了对小区物业跑路的愤慨,业主委员会成员和小区一些老年业主正在紧急“救场”。

事后虽证明,物业并没有“跑路”,只是撤场,原因是入不敷出,只好提前中止了合约。据说“现在小区,水有用,电有用,院子不臭”。但是“物业撤场、业主救场”的个中尴尬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未恶化到很糟糕,但从一个成熟的小区应有的形态来看,这个小区在某种程度上是失序的。

检视个中尴尬,并不是单方面的原因。从小区实际情况来看,它也确实存在一些客观原因,但是从物业与业主之间的关系来看,尴尬的存在,首先是缘于契约关系的破裂。物业撤离是对业主欠交物业费的对抗,而业主的拖欠,很可能是对物业服务现状的不满,似乎各方都有理由和委屈。于是,在物业方看来,合约是可以单方面中止的,在业主看来,物业费是可以拖欠的,双方始终都没有把之前达成的契约放在眼里。

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从市场交换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包括自由、平等、守信等内容的现代精神。回到物业与业主的关系来说,双方最初的互相选择是自由的,也是平等的,一旦建立事实上的契约关系后,守信应该成为双方行为的边界。对业主来说,按时缴纳物业费是履行契约,对物业来说,做好物业管理服务,同样也是在履行契约。任何单方面的擅自破坏,都是对契约精神的失守。

当然,契约内容并非是不能变通的,当业主和物业都面临着客观存在的新障碍,同样可以在契约中寻求到权利的救济,而这可以通过平等的对话来实现。双方可以通过平等的表达、诉求,在现有的事实基础上,寻找到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并形成新的契约内容。

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由于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在契约共识的达成上,需要一个中立、公正的第三方。这个第三方最合适的角色扮演者,当然是公权力。而这种契约秩序的重建,本身也是公权力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知识链接】

公权力是人类共同体(国家、社团、国际组织等)为生产、分配和供给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制度、安全、秩序、社会基础设施等),促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而对共同体成员进行组织、指挥、管理,对共同体事务进行决策、立法和执行的权力。合法的公权力本质上是一定范围内社会成员的部分权利的让渡,或是说一定范围内社会成员的授权。

来源:物业之家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媒体专栏 申请+

扬州物业网

是由扬州市物业管理中心、扬州市房地产信息中心指导建立的扬州市物业管理行业网站,由扬州金房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