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物业之家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关注 > 正文

小区盗窃案频发 物业安防惹争议

2015-01-08 08:30 来源:扬州物业网 人评论

A-A+

小区安全牵动着千家万户,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岁末年关,小区成为盗窃案件的高发地带,小区的安防也成为了业主们关注的焦点。

【案例】

小区车辆失窃频发

监控器材形同虚设

家住星联邦的杨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价值上万元的摩托车前两天在小区内被盗,“摩托车前后锁都已经锁好了,我早上7点钟下楼扔垃圾的时候才发现摩托车不翼而飞。”为了抓到盗贼,杨先生找到小区物业管理人员想要调取监控录像,却被物业告知监控坏了。随后,杨先生和同一单元的邻居们交流到这件事,发现原来自家楼栋的电动车、摩托车已经被偷了十几辆。

对于小偷如此猖狂的行径,杨先生以及部分业主认为,这是由于小区物业公司的安防措施没有做到位,物业公司应该为此担责,“就以小区监控来说,基本算是形同虚设。”

新物业刚入住一月

安防设施将尽力完善

为了解具体情况,记者来到了小区物业管理处。小区物业项目负责人得知记者的来意后,也向记者大倒苦水。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上个月1号才接手小区。入住小区之后,他们才发现小区的安保设施损坏严重,“小区监控探头数量不足,监控盲点较多,且部分探头由于使用年限过长已经损坏”。该负责人表示,物业公司目前只能通过张贴布告来提醒业主防盗。

对于小区车辆频繁被盗,该物业负责人提醒业主,小区的安全仅靠物业公司的保安以及监控设备是完全不够的,业主也应当提高自身的防盗意识,“小区部分单元的安全门常年不关,这也给了盗贼可乘之机。”而对于业主们提出的尽快修复小区监控设施的要求,该负责人表示,物业公司正在积极与小区业委会沟通协商,申请公共维修资金,争取尽快修补安防漏洞。

【物业安防漏洞为何存在?】

近日,扬城小区盗窃案件频发。这类案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小区安保在人防、技防、物防等方面的“不足”。其中人防,主要表现在小区内的安保人员的资质、素质、管理能力等方面,而物防方面的欠缺则表现在监控系统的缺失和失效上。

据了解,扬城目前的保安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全市保安人数的80%以上,其中50岁左右的保安人员人数最多,保安行业整体呈“老龄化”趋势。除此之外,由于用工成本上升,物业公司为维持生存发展,精简小区物业安保人员或是聘请资质不高的安保人员,同时也不能保证对每一位安保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中高龄保安人员在工作中的力不从心、小区保安人员数量的不足,给小区的安全埋下隐患。

对于小区物防,有物业工作者告诉记者,现在几乎没有一个小区的监控能够做到100%覆盖,小区内存在“监控死角”在所难免,一些老旧小区,甚至根本就没有安装监控设施。监控设备的缺失、失效,使得小区盗窃案件发生时,物业工作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发觉,事后也无法提供有效的破案线索,降低业主的损失。

【提升小区安防——从物到人加强监管】

安防漏洞应该如何弥补,业主又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经了解,小区内监控摄像头、防盗系统等安保设施投入的具体责任人是开发商。有责任感的开发商,会在小区安保上做足投入、完善小区安保系统。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良开发商,这就导致小区内部安保设施建设不到位,比如门岗、监控等,这就可能会损害业主的利益。

有专家建议,小区安保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情况应该纳入小区的综合验收环节,涵盖在监控体系的范围内。引进公安机关等专业人士,对小区安保等级作出评估,并制定标准。“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开发商的承诺,而应该列入强制措施。保证小区在交接过程中,达到一定的‘安全等级’。而在如何建设、规划等方面,相关专业机构,比如公安机关等,也可适当介入,给出专业性的指导。”

也有法律人士建议,业主应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跟物业公司签订“物管合同”时,一定要明确合同内容,确保小区物业弄够提供一定级别的安保服务。“有了这个合同,如果小区发生被盗事件,那么就可以根据合同内容追究物业公司的责任。”为了防止被盗造成损失,业主跟物业之间的物管合同,可以约定“赔偿”责任。此外对人身、财产安全有特殊保护要求的,业主也可与物管进行约定。根据这样的合同,物业公司也该提供相应的安保服务,并对此进行合理收费,维持公司运行。

除了小区的硬件、软件,业主自身也应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充分保障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物业网编辑高静)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媒体专栏 申请+

扬州物业网

是由扬州市物业管理中心、扬州市房地产信息中心指导建立的扬州市物业管理行业网站,由扬州金房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