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物业上海区域/李琰)父亲去世已有多年,母亲似乎也在渐渐习惯于没有父亲的日子,一个人的生活宁静平淡。回青岛时,偶尔与母亲谈及父亲,母亲的言语平和而又淡然,但眼神中那抹柔色于我看来,母亲对父亲的爱与思念从未停止过,天堂的父亲也从未走出过母亲的视线。
父母亲的爱始于50年代末期。当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的父亲,在这里邂逅了从青岛来上海某家医院实习的母亲。偶然的相遇,蓦然的回首,从此开始有了肩并肩行走的喜悦,有了十指相扣的温暖,有了背靠背谈论梦想的美好。毕业后,两个恋人顺理成章成了家,婚后的生活,虽然因了那个年代物质的贫乏有些艰辛,但风花雪月却渲染了那个缺少色彩的年代。恩爱夫妻,柴米油盐,日子在恬静与美好中流水般过去。多年以后,母亲谈起与父亲当年的相识相知相爱,仍会同少女般陶醉其中。
等我渐渐长大懂事,父母亲的爱情已在经年的流失中慢慢归于平静。父亲每天上班下班,出差忙碌着;母亲则在家相夫教子,操持着家务。那份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却一直是父母间平淡而坚定的爱,而这些爱已经根深蒂固的深深印在了他们心间。多年以后,我仍然记得,北方那些寒冷的冬日的清晨,房间里那满满的温暖。那时,冬季的北方,家里是没有暖气的,一般都是以生火炉取暖,而火炉在夜间燃尽煤炭后就会熄灭,早上的房间会变得很冷。而整个冬日的早上,我们却会拥有一屋子的温暖。父亲的单位离家很远,父亲往往都会在黑魆魆的凌晨就起床了,而父亲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生起火炉,当房间里渐渐变得暖和起来时,父亲却往往来不及吃早餐,就踽踽独行于滴水成冰的上班路上。有时母亲心痛父亲,会争着先起床生炉子,为父亲准备早餐,父亲却执拗的没有商量的余地。那么多年,为了让母亲多睡会,父亲上班的时间,几乎没有让母亲为他做一次早餐。
父亲对于自己,节俭的近乎苛刻。有时母亲给父亲买件新衣服,父亲的脸色总是很难看。母亲满腹的委屈说给我和姐姐,但我们分明听出母亲的埋怨中更多的是对父亲的心痛;不过每次市面上有什么新的生活用品上市,父亲却在第一时间为母亲买回来。母亲每年的生日,父亲总是买来贵重的礼物,而母亲的嗔怪在父亲那儿只会听到一声呵呵。
那时父亲工作繁忙,很多的时间都在忙着出差。频繁的出差,母亲甚至都不再关心父亲去了哪个城市,父亲的行踪与归期都是留在给妻子的一封封家信中。或许母亲已经习惯了父亲不在家的日子,看上去似乎也不怎么牵挂在外地的父亲。然而一次父亲出差多日,归期电告母亲。已不记得什么原因,那天父亲却没有按期归家。我却永远记得,那天的母亲,如同迷路的孩子般张皇无措。茫然的母亲一遍遍走到门口、巷口张望,为父亲准备的饭菜热了又热,自己却滴水未沾,等到父亲终于出现在视线中,母亲如同孩子般死死抱住父亲,那一刻,我躲进房间,任泪水肆意留下。
其实,很少听到父母亲谈情说爱,他们的爱情看上去也是平淡无奇。在我对于爱情充满幻想的年代时,曾一度认为父母间的爱情是缺少浪漫色彩的。然而多年后,我却愈来愈感受到父母间的爱,有着那么多弥足珍贵的东西。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印证了父母亲那代人的爱情。虽然父亲已离开我们多年,七夕节来临之前,我愿祝愿天下所有父母亲携手至老,恩爱到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