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物业之家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评论 > 正文

物业管理的商业模式【5】

2013-01-04 16:43 来源:中国物业管理协会 阅读:人评论

A-A+

未来商业模式的构建

以物业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初级商业模式,在中国物业管理前三十年的发展成就中功不可没,但我们不能因此过分高估其价值。反思现有商业模式的局限和弊端,总结成功商业模式的共性,分析物业管理行业的个性,目标无非是扬长避短,博采众长,推陈出新,面向未来。物业管理行业要实现后三十年的持续进步,就必须着力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机构,其核心内容离不开改进和创新现有的物业管理商业模式。

新时期商业模式的改进和创新,对于解决当前困扰物业管理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助于解决行业平均利润率不断下降的难题。在服务成本刚性增长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上调物业服务费存在着价格政策管控和买方主体认可两大障碍,物业服务行业与其沉溺于价格竞争的红海博弈,不如投身于商业模式变革的蓝海战略。商业模式的改进和创新,可以开辟更为广阔的利润空间,从而避免了行业内部低层次的恶性竞争。

二是有助于解决物业管理相关主体矛盾纠纷频发的难题。物业管理相关主体之间之所以矛盾纠纷错综复杂,是因为传统的商业模式,是建立在不动产售后服务的行业定位和部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角色替代基础之上。商业模式的改进和创新,可以逐步厘清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边界,建立互信互利的商业合作关系,进一步提高客户满意程度。

三是有助于解决物业管理行业人才资源匮乏的难题。物业服务提供商是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粗放型商业模式,不利于高层次专业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只有提供高端服务产品的集约型商业模式,才能为企业创造超额利润,为员工提供丰厚薪酬,以吸引和留住人才队伍。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商业模式,才能将物业服务企业塑造成学习型组织,进一步增强企业的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

四是有助于解决物业管理行业社会公信低下的难题。一个行业的社会形象往往与其商业模式息息相关,人们对行业形象的认识往往依赖于对其商业模式的观察。长时间以来,物业管理行业的社会公信之所以屡遭质疑,其主流商业模式的专业水准偏低是主要原因。因此,以专业价值的提升为导向,改进和创新现有的商业模式,有利于专业形象的树立和社会公信的提高。改进物业管理的行业形象,应当从改进商业模式开始!

商业模式的设计,离不开对市场走向的理性预判。笔者以为,物业管理未来商业模式的规划和构建,只有以精准把握物业管理市场环境的变化趋势为前提和出发点,才能做到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统一。概括地说,未来的商业模式,应当建立在我们对以下八个市场因素的准确判断的基础之上:一、业主团体日益成熟,公共权利意识的增强势必提升物业管理买方主体的缔约能力和竞价能力;二、劳动成本刚性增长,以廉价劳动为核心生产要素的商业模式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科技手段将起到降低人力成本支出和增加服务产品附加值的双重作用;四、价格机制逐步完善,酬金制的普及,以公开透明物业服务费用的方式,促进交易公平并减少交易摩擦;五、物业价值充分挖掘,物业的生产资料和投资产品属性,为物业服务拓展商业空间、提升商业价值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六、专业分工日益细化,客户细分对物业服务企业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而全”的企业发展模式面临挑战;七、公共服务日趋健全,市政公用事业体制的改革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增强,将有助于明确物业管理的责任边界,减轻物业服务企业的额外负担;八、后勤改革大势所趋,以主辅分离为特征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将为物业管理市场输送巨大的管理服务资源,将为专业化的物业服务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