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物业之家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评论 > 正文

谈物业服务创新,曾经的代价和未来之路【3】

2013-10-08 23:22 来源:物业之家 阅读:人评论

A-A+

三、面对房地产转型期内的后续服务提供,“王石们”应该干点啥?

房企要思考转型,这是板上钉钉的结论。不转型就到非洲去拿地,到月球去拿地。想拿还不见得就能拿,因为在中国,所有土地归国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权力寻租现象严重。现实中不存在想拿什么地就能拿到什么地的房地产企业,不管它在实力排行榜上排第几。我一直在想,房企的短线操作效率是建立在品牌积累基础上的,而品牌积累大部分要体现在后续的服务体验过程中,万科虽在服务定位上非常精准,但万变不离其宗,本质目的是通过包装和辅助,促进房产销售,促进资本转换效率。这种战略要求,给后续服务带来极大的压力,不仅要确保始终如一,而且要不断推出花样,不仅要满足传统的物业服务,而且要力所能及地越俎代庖。甚至有时候,政府干不了的,也毫不犹豫地去干。学校,医院……似乎服务的手可以伸进各种领域,前提是,只要你买我的房子。

但问题还是出现了,能这样持续发展吗?推出一项服务容易,维持一项服务太难,短线操作容易,长线服务尤难。从物业服务到社区服务,存在一个巨大的商业空间。这个商业空间谁去做比较好?政府、物企还是房企?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实践中的困境,我的问题是:品牌房企或者说“王石们”具体应该干点啥?

我的答案是进行创业投资。如是真心为社区服务、为社区和谐长远考虑,那么应该多关注社区服务在本质意义上、长久意义上的改善。我的药方是品牌房企进行创业投资或者鼓励内部创业,孵化社区各类服务产业市场化运作的可能,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方式去完善我们的家园。这不仅是真正履行企业公民责任,而且是产业自救。品牌房企可以联合创建专门基金,辅助民间力量去不断发展社区服务产业,这些产业必须满足B2C模式,通过创业孵化,成功一个推出一个,不对其控股,一旦运作成熟,就要求其分离,长此以往,我们的社区服务将会呈现一种专业化密集、分工协作的态势,这种态势对房产企业而言是莫大的好消息,专业化的社区服务公司或者机构越多,物业及社区服务就会做得越好。品牌房企有资本市场融资的便利,可以扶助社区服务产业走向深化。尽管政府也有参与的义务,但政府显然不能通过开办更多的民政机构或者国有企业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房企角色尤显重要。如若按照此路径发展下去,政府不仅会长舒一口气,房企也会不再皱眉。如果“王石们”能够每年节约1/4的登山时间来做这件事,我相信和谐社区建设不会仅仅停留在我们的嘴巴上。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