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万科三个小区(海港城、金域蓝湾和双子座)受损严重。灾难突如其来,万科面临巨大挑战。针对突发灾难中的社区自救,万周君专访了杨鹏先生。杨鹏先生是前壹基金秘书长,拥有多年救灾经验,现在哈佛大学亚洲中心担任访问学者。
1、万科物业应对的启示
万周君:8.12天津港爆炸,万科紧急应对。您多年从事救灾管理,推进社区救灾,我们想请您谈谈灾难中的社区救援问题。
杨鹏:汶川地震时,我到过万科救灾一线指挥现场。天津爆炸,我对万科天津救灾比较关注。万科救灾回应中,有五点我印象深刻。再思考这些回应方式,对未来社区物业管理会有启示。
一是万科三个小区的物业没有散乱,物业人员迅速组织起来,积极协助业主安全撒离。例如帮助把受伤的人员从楼上背下来。
二是8月15日,爆炸后3天,确认工人们伤亡情况后,万科预付了在建的海港城三期工程款,顺利疏散500余名工人。这是对工人与合作伙伴负责。
三是8月25日晚,爆炸后13天,万科双子座小区推出“回家计划”。规定从9月1日起,万科将进行修缮工作,只要业主电话预约,物业不仅会对其室内及外部公共区域进行修缮,为愿意回家的业主提供服务。当我看到“回家计划”四个字,我想,以受灾业主为主体,很人性,这是有过公益救灾经验的人的思维习惯。
四是在业主安全撒离后,万科物业人员担心几千户人家门窗被炸开了,要帮业主看家,不愿撤离。万科管理层下令物业人员必须撒离,物业队伍在安装完防盗网之后,撤离小区。管理层下令撒离,是对生命负责。物业装好防盗网后撒离,是对业主财产负责。
五是8月27日,爆炸后15天,万科发布《关于8•12事故接受海港城三期客户解除房屋买卖合同通告》,表示对于海港城三期已购买未交付的房屋,如果客户希望解除合同,万科将接受客户这一要求。爆炸发生后,有业主联合要求政府回购受损住房,万科算是主动为客户考虑,化解纠纷,对政府是“帮忙不添乱”。
万周君:我们一边紧急应对,一边也在总结,希望今后有更好的回应。
杨鹏:紧急之中,一般回应都是手忙脚乱的,反应方式是习惯性的。万科这次的“习惯性”反应,还是显示出了长期形成的一些企业文化因素。
万周君:您可否详细一点谈谈?
杨鹏:我觉得这与万科喜欢做公益,有公益意识有关。凡提到企业社会责任,公益人都会强调企业对利益关联方的关注。万科这次应急,业主、工人、政府、合作企业都是利益关联方,万科统一启动了了应急服务。万科物业原来完全没有面对这样爆炸大灾的预案,但能有序回应,这是万科的文化习惯起了作用。
2、突发灾难中家庭救援永远第一位
万周君:还是请您谈谈这次爆炸中的社区救灾的问题。
杨鹏:灾难发生,第一时间,家庭救援永远是第一位的。过去从事救灾,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救援,百分之九十的生命救援,发生在灾难发生后的很短时间内,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再到几小时,多数只能在家庭内完成。所以,强化家庭成员的救灾意识和救灾能力,是救灾之本。其次,是街坊邻居的相互救助。社区自救,大家就在身边,容易施救。所以,提升社区救灾的训练、组织及设施能力,非常重要。我们国家,家庭救灾教育及设施,社区救灾训练、组织及设施,都比较落后。灾难发生,媒体般都比较关注外来的救援,政府救援或外部志愿者救援,其实,对生命救援来说,外部救援都偏晚。媒体偏重关注对外来救援,其实是一个非自治社会的心理特征,认为解决问题是从上到下的。显示认为救人靠的不是自己,而是靠外来的代表性力量。事实是,绝大多数救灾中的生命安全问题,是从个人到集体,从下到上,从家庭到社区完成的。一个国家的成长过程,其实是这个国家中的每个人的自我成长过程。家庭、社区、企业救灾中的自治和自救能力的上升,是国家救灾能力整体上升的社会基础。
▲杨鹏目前在哈佛大学亚洲中心担任访问学者
万周君:您在哈佛大学访学,您能谈谈中美两国在灾难救助方面的差异吗?
杨鹏:两国差异很大。美国是以个人自主为核心的国家。自主的个人,这是自由。自主的个人以平等契约的方式合作,这是法治。以基督教为代表的普世宗教强调人与人间的博爱,这是文化。愈是自主的个人,其实愈有协作组织能力。中国是一个以强政府为核心的国家。过去朝廷为了统治稳定,垄断组织力量,对非政府的社会组织力量不太放心,这造成中国人个人间的横向组织协作能力很弱。从媒体上比较,我们似乎会感到美国的救灾能力弱,灾难发生,看不到多少强大军队浩浩荡荡救灾的场面,而似乎中国则有大规模行动的强大能力。但从灾难中的人员伤亡来看,美国却小得多。原因是美国个人和社会的自救能力强,这是一个自治为本的社会。大禹治水有功而家天下。几千年君主社会历史中,救灾是朝廷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所以每有大灾发生,救灾行动就是朝廷合法性的宣示。但事实是,朝廷往往离救灾现场很远。等朝廷组织的力量抵达,生命救助的黄金时间都已过了。我认为,如果要以生命救助为本,就要按生命救援时间压力为标准开展工作,以家庭、社区自救能力为本,以企业、政府外来救援为辅。
万周君:按您的标准,公益组织对灾害救助,也是远水不解近喝了。
杨鹏:从灾害发生与生命的紧急救助来说,公益组织与政府都是外来救援力量,有时间滞后的问题。所以,救灾公益组织的重点,应集中在防灾上,在家庭和社区救灾能力的提升上。
3、物业管理可以拓展社区公共能力建设
万周君:您对物业行业未来可拓展的方向,有什么建议吗?
杨鹏:中国社会结构在变化,城市社区在发展,物业是城市社区中最有组织性的日常力量。物业与业主生活在一起,社区救援能力,要将家庭、物业与社区统一起来考虑。天津爆炸发生,业主对救灾有潜在需求。这种需求和业务范围,是《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中没有规定的。满足新需求就会产生新业务。我认为物业管理,应将社区公共能力建设(包括家庭救灾与社区救灾)纳入考虑。个人的公共能力,社区的公共能力,是国家社会公共能力的基础。如果每个社区的公共自治能力都得以持续提升,我们就会拥有一个自主平等博爱的社会。如果个人和社区的公共自理能力不行,我们就得依靠外部力量的介入,我们就不可能拥有一个自主平等博爱有效的社会。从这个角度看,物业可以有新使命,有效保护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的自主、自治能力,提升中国市民的公共治理能力,点点滴滴,建设性地改变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