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深化专业委员会工作,发挥分支机构的作用
中物协白蚁防治专业委员会高度重视防治的科技研究和推广工作,成功举办了“中国白蚁防治科技发展论坛”,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在论坛上发表。专委会还组织白蚁防治单位广泛开展了“白蚁防治工程施工质量年”活动,着力推进《房屋白蚁防治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检查评分标准》的贯彻实施,取得了积极效果。专委会还积极引导会员单位开展各类白蚁防治课题研究,协调和组织《房屋白蚁预防土壤化学屏障质量分析方法及评价体系研究》课题试验工作,做好《中国白蚁防治氯丹灭蚁灵替代示范项目》相关工作,举办全国白蚁防治所(站)长岗位培训班。为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实行资源共享,专委会认真做好《白蚁防治》会刊的编辑发行工作,并对《中国白蚁防治》门户网站进行了重建和更新。编写出版了《中国房屋白蚁防治综合质量培训教程》,受到行业内外的关注和欢迎。同时,继续组织开展白蚁防治会员单位的评先创优活动,表彰激励先进,树立行业典型。
中物协房屋安全鉴定委员会积极开展专业理论研究和行业培训工作,成功举办两期房屋安全鉴定职业资格培训和抗震救灾与房屋抗震鉴定培训。还协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工程院在北京成功举办“房屋建筑物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创新”科技论坛,专委会在会上提出的做好房屋安全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管理网络和管理手段三大思路得到与会者的响应。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专委会应成都市房管局的邀请,先后组织20多个城市的专业人员赴四川灾区对震后房屋进行安全鉴定,历时三个月共计排查房屋36000栋,面积2300多万平方米,受到当地政府和灾民的好评。专委会还组织专业人员积极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组织的《房屋建筑物管理制度》课题研究。为了解行业现状,专委会下发《房屋安全鉴定行业现状调查表》,启动行业调研活动。重视办好《房屋安全》杂志和“中国房屋安全网”,认真组织开展房屋安全鉴定人员上岗培训,建立并完善行业信息交流和人才培训制度。
为加强对专项维修资金制度和政策的研究和指导,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民政部批准,协会于2009年8月在四川成都成立物业维修资金研究专业委员会,共有91家单位成为专委会首批委员单位。受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委托,专委会年内完成了《我国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监管制度的问题及对策》的课题研究。同时,以调查问卷形式对各地物业维修资金基本情况开展调查活动,完成《各地物业维修资金基本情况调查报告》,还编印《物业维修资金监管动态》、《物业维修资金政策法规汇编》及《物业维修资金管理论文集》等资料,供各委员单位及有关方面参考。
为加强房屋设施设备管理的专业研究和技术指导,协会于2008年7月成立了设施设备技术委员会(非常设机构)。历时一年半组织编纂的《物业设施管理指南》已出版发行。协会在成都、深圳、上海先后组织举办六期物业设施设备专业岗位师资培训班,在此基础上,各地还将陆续开展设施设备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对提升行业设施设备管理水平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专委会在号召物业服务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创新节能工作方式,征集优秀节能减排案例以供企业间相互交流提高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为了规范协会组织建设,提升协会影响力,去年2月协会参加了民政部组织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评估”活动,经过自评、评估专家小组实地考察初评、评估委员会审核终评,协会最终入围全国首批84家3A级行业协会,成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批获得民政部资质认证的四家协会之一。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初步形成学习和研究的良好风气,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在职学习,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协会分支机构的管理工作,服务会员单位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协会还受主管部门委托认真组织完成了国家物业示范项目考评验收和一级物业服务企业信用档案等工作。
上述工作成绩的取得和工作目标的实现,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正确领导,是全体会员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向到会的部领导和协会全体会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努力实现新时期物业管理科学发展的宏伟目标
(一)行业的发展
1.政策法规日臻完备
近年来,与物业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大量出台并付诸实施,物业管理法治化进程逐步加快。法律层面上,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发的《物权法》和《劳动合同法》;行政法规层面上,有“国务院关于修改《物业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04号);行政规章层面上,有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印发的《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建设部、财政部印发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以及建设部修改发布的《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和《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同时,北京、天津、重庆、广东、山东、陕西、深圳、成都等地制发和修订了物业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制定了大量物业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以上立法工作的开展,不仅提升了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而且大大加快了物业管理法制化进程。
2.职业队伍逐步形成
近些年来,伴随着物业管理的快速发展,成就了一批在各自经营领域中拥有丰富经验和品牌特色的优秀物业服务企业,涌现出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有思想、重诚信的优秀物业管理经理人,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所具有的勤于思考,善于学习,敢于创新的职业特质,已经成为推动物业管理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国首批1119名物业管理师的产生,为行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和物业管理师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3.服务领域愈加宽广
目前,物业管理已经覆盖到不动产管理的所有领域。包括从商品房到保障性住房;从住宅物业到办公物业;从工业物业到商业物业;从文化休闲物业到公共交通物业;从医疗机构到教育院校;从古建寺庙到城市街道;从奥运场馆到世博展馆;从小型配套到大型公建;从单门独院到大型社区;从单一类型物业到综合性建筑等多种多样的物业类型。近两年,物业管理还呈现由城市向村镇延伸,物业管理在城市化过程中展现出强大的渗透力,发挥着积极作用。
4.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2007年以来,在中物协的号召下,各地物业管理协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将扩展物业管理覆盖面、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打造和谐物业管理作为行业的社会责任。通过《物业服务规范化标准》的制定,“物业服务规范化”活动的发起,“物业服务优质示范窗口”的评选等提升业主满意度工作的全方位展开,物业服务企业愈加重视企业自身的制度建设和规范服务,更加注重客户关系的维护和稳定。纷纷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确定企业战略目标,通过精细管理,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结合,预防性和应急性服务并重,既推动了物业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又促进了和谐物业管理局面的有序形成,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物业管理的社会认知度和业主满意度。
5.服务内容日趋丰富
近年来,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劳动力等成本的上涨,物业服务企业的生存压力不断加大。面对新的市场环境,部分企业顺应形势的变化,更新经营理念,依托庞大的客户资源,在做好物业管理基础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多元化经营,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针对业主的不同需求提供诸如特约服务、代办服务、房屋租售代理,针对开发商的需求提供项目前期顾问与营销策划等多样化服务,不仅大大丰富了物业服务的内容,受到各方欢迎,而且提升了企业的创富能力,为物业管理行业的产业升级进行了初步探索。
6.消费环境得到改善
《物权法》等一系列与物业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出台,进一步厘清了物业管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社会认同度的提升,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之间的争议在物业管理矛盾纠纷中的比重有所降低。随着消费观念的日渐成熟,一些业主对质价相符的关心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业主行使权力的方式也逐渐趋于理性,除了通过向政府投诉、向法院起诉等方式维权以外,部分业主开始尝试从制度层面探索解决物业管理的现实问题。